髌骨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髌骨骨折可保守治疗,用长腿石膏托等固定6-8周,期间观察并进行股四头肌锻炼。手术适用于移位明显(超2-3毫米、粉碎移位)及髌骨下极骨折合并伸肌扩张部撕裂等情况,手术方式有张力带钢丝固定术(用于中、横形骨折)、髌骨部分切除术(粉碎性骨折块小无法复位固定时)、髌骨全切除术(严重粉碎性骨折无法保留时,较少用),不同手术方式有不同特点及对患者康复等的影响需考虑。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髌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如儿童的一些无明显移位的髌骨骨折,因其自身修复能力较强,部分可通过保守方式处理;一些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且骨折移位不明显时也可考虑保守治疗。
2.具体措施:通常采用长腿石膏托或管型固定患肢于伸直位,一般固定6-8周。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肿胀情况、血液循环以及骨折端的对位情况等。在固定期间还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但要避免引起骨折端的移位。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移位明显的髌骨骨折:如骨折端移位超过2-3毫米,或者骨折呈粉碎性且移位明显时,多需手术治疗。这是因为移位明显的骨折如果不及时手术复位固定,可能会导致骨折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影响膝关节的功能。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移位明显的髌骨骨折都应考虑手术。
髌骨下极骨折合并伸肌扩张部撕裂:这种情况也需要手术修复,以恢复伸膝装置的完整性,保证膝关节的正常功能。
2.手术方式:
张力带钢丝固定术:是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通过在髌骨前方和后方放置钢丝,利用张力带原理,使骨折端处于加压状态,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适用于髌骨中、横形骨折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操作基本类似,但在术后康复时需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的身体恢复差异,比如年轻人康复锻炼可能可以更早、更积极一些,而老年人则需要更谨慎,防止过度活动导致内固定失败等情况。
髌骨部分切除术:适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骨折块较小,无法进行复位固定时。切除粉碎的部分髌骨后,保留部分相对完整的髌骨,以维持伸膝装置的连续性。但术后可能会出现膝关节伸膝力量减弱等情况,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的行走等活动能力,需要在术后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来尽量恢复膝关节功能。
髌骨全切除术:较少采用,通常在髌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无法保留任何部分髌骨时考虑。切除后膝关节的伸膝功能会受到较大影响,术后需要患者较长时间适应,并且要注意预防膝关节的不稳定等并发症。对于年轻患者一般不轻易选择全切除术,而老年人如果身体状况较差,无法承受部分切除带来的一定功能影响时可能会考虑,但需充分评估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