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结石是沉积于牙面或修复体表面已钙化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软垢,由唾液或龈沟液中矿物盐沉积而成,分为龈上和龈下牙结石,会刺激牙龈致炎症、影响口腔卫生、造成美观问题,儿童需家长帮养成良好口腔习惯,成人要定期口腔检查洗牙,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人群更要加强口腔清洁与检查
牙结石的形成过程
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细菌等混合唾液中的成分,会逐渐形成菌斑。菌斑会不断吸附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离子,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逐渐矿化,从而形成牙结石。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在口腔卫生状况不佳的人群中更容易发生。例如,长期不刷牙、不使用牙线等清洁口腔的人群,菌斑堆积速度加快,牙结石形成的概率也会显著增加。
从年龄方面来看,儿童和青少年如果口腔卫生习惯不良,也可能逐渐形成牙结石,但相对成年人速度可能较慢;成年人由于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牙结石形成的可能性更大。不同性别在牙结石形成上没有本质差异,但可能由于生活方式不同,如男性可能吸烟、饮酒等习惯相对较多,可能对牙结石的形成有一定影响,比如吸烟会使牙齿更容易着色,同时可能影响口腔局部的微环境,促进牙结石的形成。
牙结石的分类
龈上牙结石:位于龈缘以上的牙面上,肉眼可见,呈黄色、棕色或黑色,常见于牙齿的唇颊面和舌腭面,一般比较容易通过洗牙等方式去除。
龈下牙结石:位于龈缘以下、牙龈沟或牙周袋内的牙结石,肉眼不易看到,需要通过牙周检查才能发现。龈下牙结石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为它会持续刺激牙龈和牙周组织,导致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甚至牙槽骨吸收等问题。
牙结石的危害
局部刺激:牙结石会不断刺激牙龈组织,引起牙龈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长期的牙龈炎症如果不加以控制,会进一步发展为牙周炎,导致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的破坏,出现牙龈退缩、牙齿松动等严重后果。例如,有研究表明,牙结石是引发牙周炎的重要局部刺激因素之一,约70%的牙周炎患者存在牙结石。
影响口腔卫生:牙结石表面粗糙,更容易吸附菌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口腔卫生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且牙结石的存在会影响刷牙和牙线等清洁工具的使用效果,使得口腔内的细菌等有害物质更难被清除。
美观问题:尤其是龈上的牙结石,会影响牙齿的美观,使牙齿看起来发黄、不整洁,对于一些注重外观形象的人群来说,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预防牙结石的形成;对于成年人,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一般建议每年至少洗牙1-2次,及时清除牙结石,维护口腔健康。同时,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更要注意加强口腔清洁和定期口腔检查,因为这些习惯会增加牙结石形成和口腔疾病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