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怎么治
胰腺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监护、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液体复苏(根据情况补晶体液、胶体液)、抑制胰液分泌(用抑酸药物)、抑制胰酶活性(用生长抑素等)、抗感染治疗(选合适抗生素)、内镜治疗(胆源性的合适时机用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手术治疗(出现并发症时考虑,根据情况选手术方式,儿童和老年患者需特殊评估)
一、一般治疗
1.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电解质等指标,对于重症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处理。年龄较小的患儿因其生理调节功能不完善,更需严格监护;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监护也尤为重要。
2.禁食、胃肠减压:通过禁食和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从而减轻胰腺自身消化。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出;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可能较慢,需关注胃肠减压效果及电解质平衡。
3.营养支持:早期可采用肠外营养,保证患者能量供应,避免肠道黏膜萎缩;病情稳定后,若肠道功能允许应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儿童患者营养支持需根据其年龄和营养需求精确计算;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要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和途径。
二、液体复苏
1.补液量与补液种类:根据患者脱水程度、血压、心率等指标计算补液量,一般先快速补充晶体液,如生理盐水等,再适当补充胶体液,如白蛋白等。对于存在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胶体液补充更为重要;儿童患者补液需考虑其体重和生理特点,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老年患者心肾功能可能相对较弱,补液速度和量需谨慎调整。
三、抑制胰液分泌
1.抑酸药物:常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从而间接减少胰液分泌。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使促胰液素分泌减少,进而减少胰液分泌。
四、抑制胰酶活性药物
可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抑制胰酶活性,生长抑素能抑制胰液、胰高血糖素、缩胆囊素的分泌,减少内脏血流量,从而减轻胰腺的病理损伤。
五、抗感染治疗
1.抗生素应用:根据病情评估感染风险,若有感染迹象需合理应用抗生素。一般选用针对肠道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需考虑其年龄对药物代谢和耐受性的影响;老年患者可能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要注意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避免药物蓄积。
六、内镜治疗
对于胆源性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在合适时机可采用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等内镜治疗手段,解除胆道梗阻,从而治疗胰腺炎。
七、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与方式:当患者出现胰腺坏死感染、消化道出血、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并发症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坏死组织清除术、腹腔引流术等。儿童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手术需谨慎评估;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较高,要综合评估其全身状况后再决定是否手术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