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怎么办
踝关节骨折的诊断包括观察症状表现及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治疗有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等情况,用石膏等固定6-8周)和手术治疗(用于骨折移位明显等情况);康复治疗分早期(患肢肌肉等长收缩)、中期(增加关节活动度等训练)、后期(负重行走及恢复正常运动功能训练);预防需运动前充分热身等及日常注意路况等防护。
一、踝关节骨折的诊断
1.症状表现:受伤后踝关节局部出现疼痛、肿胀、淤血,可能伴有畸形、活动受限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表现可能因受伤程度等有所差异,比如儿童可能因疼痛表达不清晰需更仔细观察;有长期行走或运动史的人群可能因踝关节长期劳损在受伤后症状更明显。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初步诊断常用方法,可发现骨折线、骨折移位等情况;对于复杂骨折或需更清晰了解周围组织情况,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不同年龄人群在检查时需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如儿童应尽量选择辐射剂量较低的检查方式。
二、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1.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固定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肢肿胀、血运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固定时要注意调整合适的松紧度,以保证固定效果又不影响血液循环,生活方式上需减少患肢活动,避免加重损伤。
2.手术治疗:对于骨折移位明显、涉及关节面的骨折等情况需手术治疗,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式恢复踝关节的解剖结构,术后同样需要进行康复等后续处理,不同年龄患者术后康复计划需根据个体恢复情况制定,病史中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要考虑手术及术后恢复对基础疾病的影响。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或固定早期):主要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不同年龄患者练习强度要适宜,儿童需在家长或医护人员协助下进行,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负重。
2.中期康复(固定拆除后):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练习,可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同时进行平衡、肌力等训练,不同性别患者康复进度可能因身体机能略有不同,生活方式上可适当增加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3.后期康复(骨折基本愈合后):进行负重行走训练及恢复正常运动功能的训练,如慢跑、跳绳等,不同年龄人群恢复到正常运动的时间不同,病史中有踝关节既往损伤的患者要更谨慎逐步增加运动强度。
四、预防措施
1.运动方面:运动前要充分热身,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和装备,不同年龄人群运动项目选择要符合自身身体状况,儿童应避免过于剧烈的竞技运动,生活方式上要保持适度运动习惯。
2.日常防护:行走时注意路况,避免摔倒,尤其是老年人等平衡能力较差的人群,要注意家居环境的安全,减少地面湿滑等危险因素,不同性别在日常活动中都要注意对踝关节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