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精神分裂症有哪些表现
儿童精神分裂症会出现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障碍以及社会功能损害,如感知觉障碍有言语性幻听及年龄小儿童的异常行为体现;思维障碍包括联想散漫和内容的被害妄想等;情感障碍有淡漠和不协调;意志行为障碍有减退及怪异行为;社会功能上学习、人际等方面受严重影响
一、感知觉障碍
儿童精神分裂症可能出现感知觉障碍,例如幻觉,较常见的是言语性幻听,患儿可能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在评论自己、和自己对话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烦躁等异常行为来暗示存在幻听体验,这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他们无法像成人一样准确描述幻听内容,更多通过外在行为体现。
二、思维障碍
1.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散漫较为常见,患儿在说话时内容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语句之间缺乏合理联系,比如问其在学校的情况,回答可能是一些不相关的词汇堆砌,这是因为大脑思维联想过程出现紊乱,受疾病影响无法正常组织思维内容来进行有条理的表达。
2.思维内容障碍:可能出现妄想,如被害妄想,患儿会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受到迫害、欺骗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过度警惕、回避某些人或场景,这与儿童的安全需求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认知特点相关,由于疾病导致其对周围世界产生不切实际的错误信念。
三、情感障碍
1.情感淡漠:患儿对周围事物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人的亲近缺乏应有的热情,面部表情平淡,对生活中的喜事没有明显高兴表现,对痛苦事件也没有相应悲伤反应,这是因为疾病影响了大脑情感调节中枢,使得情感表达和体验出现异常,与儿童正常情感发展中对周围事物应有的情感回应相悖。
2.情感不协调:情感反应与环境刺激不匹配,比如在谈及令人悲伤的事情时却表现出高兴的情绪,或者在应该有强烈情感反应时情绪平淡,这是由于思维、情感等心理过程之间出现脱节,受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影响,导致情感体验和外在表现不一致。
四、意志行为障碍
1.意志减退:患儿活动减少,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缺乏积极性,变得懒散,不想参与日常活动,如原本喜欢的玩耍、学习等都提不起劲,这是因为疾病导致大脑功能失调,影响了患儿的动机和意志行为,与儿童正常成长中应有的积极参与生活和学习的状态不同。
2.行为异常:可能出现怪异行为,如刻板动作(反复做同一个无意义的动作)、冲动行为等,行为异常与大脑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使得患儿的行为失去正常的目的性和合理性,受疾病影响无法像健康儿童一样表现出符合年龄阶段的正常行为模式。
五、社会功能损害
儿童精神分裂症会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在学校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相处困难,无法融入集体活动;在家庭中与家人的互动出现问题,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与家人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和互动模式,这是因为疾病导致其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功能受损,从而影响了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与儿童正常社会功能发展进程相背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