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腺肌症是什么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以胆囊黏膜上皮和平滑肌增生为主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病理有黏膜上皮及肌层增生、罗-阿窦增多等改变;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无症状,部分有类似胆囊炎症状,好发于中年女性等;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MRI等;诊断靠影像学结合临床表现,需与胆囊炎、胆囊癌鉴别;治疗上无症状者定期随访,有症状或怀疑恶变者手术切除,不同特殊人群治疗有注意事项。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以胆囊黏膜上皮和平滑肌增生为主的胆囊良性增生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胆囊动力异常、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
一、病理特征
胆囊腺肌症的病理表现为胆囊黏膜上皮及肌层增生,罗-阿窦(Rokitansky-Aschoffsinuses)增多、扩大并深入肌层,罗-阿窦与胆囊腔相通,是其典型的病理改变。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行影像学检查时发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类似胆囊炎的症状,如上腹部隐痛、胀痛,可向右肩部放射,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
2.好发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年女性,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饮食、肥胖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病史的人群,胆囊腺肌症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初步筛查胆囊腺肌症的常用方法,可发现胆囊壁增厚,罗-阿窦表现为胆囊壁内的小囊性暗区,呈“彗星尾”征等特征性表现。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胆囊壁的增厚情况及罗-阿窦的形态,有助于明确诊断。
3.MRI检查:对胆囊腺肌症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能多方位成像,更好地评估胆囊壁的病变范围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诊断。超声等影像学发现典型的胆囊壁增厚伴罗-阿窦改变,再结合患者相应症状可考虑胆囊腺肌症的诊断。
2.鉴别诊断:需与胆囊炎、胆囊癌等疾病相鉴别。胆囊炎多有急性发作病史,炎症表现更明显;胆囊癌则多有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肿块形成等恶性征象,通过进一步的增强扫描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五、治疗与随访
1.治疗原则:对于无症状的胆囊腺肌症患者,通常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对于有明显症状或怀疑有恶变倾向的患者,多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为胆囊切除术。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差,手术耐受性可能降低,在治疗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随访时要密切关注术后恢复情况及病情变化。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胆囊腺肌症患者需要特别谨慎,治疗需充分权衡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一般优先考虑在妊娠期相对稳定的阶段评估病情,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等。
儿童患者:儿童胆囊腺肌症较为罕见,若发生,诊断和治疗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观察方法,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可能对其产生较多远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