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活动期什么意思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活动期是胃黏膜炎症活跃阶段,病理表现有炎性细胞大量浸润、黏膜损伤明显,症状包括上腹痛等,不同年龄症状有差异,生活方式等易致其处于活动期,靠胃镜及病理活检诊断,儿童患者需注意饮食管理,老年患者要规律作息、定期检查及考虑基础疾病影响
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活动期的定义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活动期是指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程中,胃黏膜处于炎症活跃的阶段。胃黏膜会有炎性细胞浸润等表现,意味着胃黏膜的炎症反应较为明显,处于一个正在进展或较为活跃的炎症状态。
二、病理表现相关指标及意义
1.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在胃镜下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时,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免疫细胞,其大量浸润提示胃黏膜正在遭受炎症的刺激,处于活动状态。例如,通过病理学观察发现,活动期的胃黏膜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非活动期,这是判断活动期的一个重要指标。
2.黏膜损伤程度:胃黏膜的上皮可能出现损伤,如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等情况相对明显。黏膜的完整性受到一定破坏,这也是活动期区别于非活动期的重要病理特征。通过显微镜下对胃黏膜上皮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评估损伤程度,从而确定是否处于活动期。
三、症状表现及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
1.症状方面: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等相对不典型的症状;老年患者可能症状更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食不规律、经常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长期大量饮酒等人群更容易处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活动期。比如,长期饮酒的人群,酒精会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导致炎症处于活动状态。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人群,幽门螺杆菌会持续刺激胃黏膜,使炎症难以消退,容易处于活动期。
四、诊断相关要点
通过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来明确是否处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活动期。胃镜下可以观察胃黏膜的大体形态,如是否有充血、水肿等表现。而病理活检是金标准,通过对胃黏膜组织的详细检查,确定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等,从而准确判断是否处于活动期。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活动期需要特别注意饮食管理,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因为儿童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不良饮食容易加重炎症反应。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食欲、呕吐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达不适的方式相对有限,家长需更加细心。
2.老年患者:老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活动期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胃黏膜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在生活中要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定期进行胃镜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因为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及时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而且老年患者往往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进行相关检查和可能的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以及治疗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