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怎么治疗
鹅口疮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有口腔清洁,婴幼儿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稍大儿童用淡盐水漱口,母乳喂养婴儿母亲要清洁乳头和注意饮食;药物治疗有局部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和咪康唑;特殊人群中婴幼儿要密切观察病情和无菌操作,儿童要配合及关注生活习惯,免疫力低下人群需综合评估全身情况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一、一般治疗
(一)口腔清洁
对于婴幼儿鹅口疮患者,可在喂奶前后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通过改变口腔酸碱度来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比如,用消毒棉球蘸取适量2%碳酸氢钠溶液,轻轻擦拭患儿口腔黏膜,包括牙龈、颊部、舌面等部位,每日可进行数次,操作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患儿口腔黏膜。对于年龄稍大一些能配合的儿童,也可以让其用淡盐水漱口,同样有助于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念珠菌滋生。
(二)母乳喂养相关注意事项
母乳喂养的婴儿患鹅口疮时,母亲要注意自身乳房清洁。每次喂奶前,母亲应用温水清洗乳头,保持乳头卫生,防止念珠菌通过乳头再次传染给婴儿。母亲的饮食也需适当注意,尽量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乳汁质量间接影响婴儿病情。
二、药物治疗
(一)局部抗真菌药物
1.制霉菌素:可将制霉菌素研成粉末后直接涂擦在患儿口腔患处。对于婴幼儿,一般一次用量约10万单位,每日涂擦3-4次。制霉菌素能与念珠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且局部用药时全身吸收少,相对较为安全,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患儿吞咽过多药物粉末。
2.咪康唑:有咪康唑散剂等局部制剂,可撒布于口腔患处。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影响真菌代谢过程,从而起到抗真菌效果。使用时要注意均匀撒布在患处,对于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用量需根据病情遵医嘱合理使用,但要特别注意避免低龄儿童因误吸等情况导致不良反应。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
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患鹅口疮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口腔病变情况以及婴儿的吃奶情况、精神状态等。如果婴儿出现拒食、哭闹明显加剧、体温升高等情况,提示可能病情加重或出现其他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同时,在进行口腔清洁和药物涂抹等操作时,一定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二次感染。
(二)儿童
较大一些的儿童在治疗鹅口疮时,要注意其配合程度。家长要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其积极配合口腔清洁和药物使用。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活习惯,比如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饭后漱口等,避免儿童食用过多甜食等易导致口腔念珠菌滋生的食物。
(三)免疫力低下人群
对于本身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患鹅口疮时,除了局部抗真菌治疗外,可能还需要综合评估全身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这类人群病情可能更容易反复或加重。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调整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情况(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