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骨骨折怎么办
上颌骨骨折的处理包括急救处理、诊断评估、治疗方式、不同人群注意事项及康复与随访。急救先评估生命体征、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诊断靠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治疗分保守(移位不明显者局部固定)和手术(移位明显等需切开复位内固定);儿童患者治疗要谨慎、关注口腔卫生,老年患者要注意固定稳定性和全身状况;康复有咬合及面部肌肉训练,需定期随访了解愈合等情况。
一、急救处理
1.现场初步评估:首先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若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应立即进行相应抢救。对于上颌骨骨折现场需注意避免二次损伤,轻柔搬运患者。
若患者有明显出血,可用清洁纱布等压迫止血。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上颌骨骨折可能影响气道,要及时清理口腔内异物等,防止窒息。
二、诊断评估
1.临床检查:通过视诊观察面部外形有无畸形,如面部肿胀、不对称等;触诊检查骨折部位有无压痛、骨擦感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了解骨折部位、骨折线走向等,但对于复杂骨折可能显示不够清晰。
CT检查:能更精确地显示上颌骨骨折的细节,包括骨折碎片的移位情况、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
适应证: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无明显功能障碍的患者。
方法:主要是局部固定,通过头帽、颏兜等外固定装置限制上颌骨活动,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可使用漱口水等。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当骨折移位明显,影响面部外形、咬合关系或存在明显功能障碍时需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手术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将移位的骨折块复位后用钛板等内固定材料固定,以恢复上颌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例如,对于复杂的上颌骨骨折,可采用LeFort型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上颌骨骨折时,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更加谨慎。在诊断时要准确评估骨折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手术治疗应尽量选择对生长干扰小的方法。保守治疗时要密切观察固定装置的适应性,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变化中,固定装置可能需要适时调整。同时,儿童口腔卫生维护很重要,家长需协助做好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影响骨折愈合和口腔发育。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上颌骨骨折治疗中要注意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手术前后可能需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提高骨折愈合的可能性。在康复过程中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因为老年患者全身机能相对较弱,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因活动不当导致并发症。
五、康复与随访
1.康复训练
咬合功能训练:在骨折愈合后期,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开始进行咬合功能训练,逐渐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初期可先进行简单的张闭口运动等轻度训练,然后逐步过渡到咀嚼软食并适应正常咬合。
面部肌肉训练:进行面部肌肉的按摩、收缩等训练,有助于恢复面部肌肉的张力和功能,改善面部外形。
2.随访:定期进行随访,一般在骨折后1、3、6个月等不同时间点进行复查。通过影像学检查等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咬合关系、面部外形等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骨折不愈合、咬合紊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