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髓炎怎么治疗
慢性牙髓炎需结合病史、症状、口腔检查及X线等诊断,治疗方法有根管治疗术(适用于大多患者,步骤为开髓、根管预备、消毒、充填)和干髓术(原理是使冠髓无菌性坏死,局限性大,少用),儿童患者治疗要安抚情绪、避免不良药物等,老年患者要评估全身状况,预后方面规范治疗多数良好,预防靠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检查、合理饮食等。
一、诊断评估
慢性牙髓炎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及口腔检查等。患者多有长期冷、热刺激痛史,或有自发痛史。口腔检查可见深龋等近髓的牙体硬组织病变,或有深牙周袋,温度测验可出现迟缓性痛,叩诊可有轻度疼痛或不适感。通过X线检查可辅助了解根尖周情况,排除其他根尖周病变。
二、治疗方法
1.根管治疗术
步骤:首先开髓,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然后进行根管预备,包括清理、成形根管,去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接着进行根管消毒,常用药物有氢氧化钙等,最后进行根管充填,使用牙胶尖等材料严密充填根管,隔绝细菌再次侵入。
适用情况:适用于大多数慢性牙髓炎患者,通过彻底清除根管内感染物,防止炎症复发,保留患牙。
2.干髓术
原理:将干髓剂放置在接近牙髓的冠髓断面,使冠髓发生无菌性坏死,干化固定,保留根髓的活力。
局限性:由于干髓术仅去除冠髓,根髓可能仍有感染,远期效果不如根管治疗术,目前应用相对较少,主要用于一些不能进行根管治疗的简单病例或患者身体状况不允许复杂治疗的情况,但需谨慎选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慢性牙髓炎治疗时需特别注意安抚患儿情绪,由于儿童配合度较差,可采用诱导的方式让其接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对儿童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操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周围组织。同时,要向家长强调儿童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告知家长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减少龋病发生从而降低慢性牙髓炎的发病风险。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慢性牙髓炎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确保治疗安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操作时间,避免患者长时间紧张劳累。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要注意血糖的控制,保证血糖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对于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要监测血压,保证血压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下进行治疗,避免因治疗过程中的紧张等因素导致血压波动过大。
四、预后及预防
1.预后
经过规范治疗的慢性牙髓炎患者,多数预后良好,患牙可以保留较长时间,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但如果治疗不彻底,可能会出现炎症复发,需要再次治疗。一般来说,根管治疗术的远期成功率较高,可达90%以上,但具体预后还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规范等因素有关。
2.预防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慢性牙髓炎的关键。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缝,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洁治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期龋病等口腔问题。同时,要注意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对牙齿和牙髓造成不良刺激。此外,儿童要注意防止乳牙龋坏,因为乳牙龋坏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和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