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患上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受生理、心理、社会和病史等多因素影响。生理上激素水平剧变、大脑结构功能改变易致抑郁;心理上角色转变压力、自身身体变化担忧可增加风险;社会中家庭支持不足、经济压力大易引发抑郁;病史方面既往或家族心理疾病史会提高产后抑郁发生风险。
一、生理因素
1.激素水平变化:产后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急剧变化,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分娩后迅速下降。例如,研究表明,分娩后24小时内,雌激素水平可降至孕前的1/10左右,孕激素水平也大幅降低。这种激素水平的剧烈波动会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激素变化可能导致这些神经递质功能紊乱,从而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2.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变:产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适应性变化。有研究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发现,产后女性大脑的海马体等与情绪调节和记忆相关的脑区体积可能会发生改变,且脑区之间的连接也可能出现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大脑对情绪的调控能力,使得产妇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表现。
二、心理因素
1.角色转变压力:产妇从非孕期的角色突然转变为母亲角色,需要适应照顾婴儿的各种事务,如频繁的夜间哺乳、换尿布等,这会给产妇带来巨大的压力。例如,一些初产妇可能缺乏照顾婴儿的经验,面对婴儿的哭闹等情况会感到手足无措,长期处于这种紧张和无助的状态下,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几率。
2.对自身身体变化的担忧:产后女性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身材走样、乳房下垂等,这可能会导致产妇对自身形象产生不满意,从而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尤其是一些对自身形象较为在意的产妇,这种担忧可能会更为强烈,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三、社会因素
1.家庭支持情况:家庭的支持对于产妇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如果丈夫、家人对产妇的关心和帮助不足,产妇在面对产后的各种问题时会感到孤立无援。例如,丈夫不参与照顾婴儿和家务,产妇独自承担所有照顾婴儿和家庭的事务,长期处于劳累和缺乏支持的状态下,容易引发产后抑郁症。相反,良好的家庭支持,如丈夫积极参与照顾婴儿、家人提供生活上的帮助等,可以为产妇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实际的支持,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2.经济压力:产后家庭的经济负担可能会加重。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产妇可能会担忧育儿成本、医疗费用等问题,从而产生焦虑情绪。例如,一些家庭面临着房贷、车贷等经济压力,同时还要承担婴儿的奶粉、尿布等费用,这种经济上的担忧会给产妇带来心理负担,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可能性。
四、病史因素
1.既往心理疾病史:如果产妇既往有过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史,那么产后发生抑郁症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因为有心理疾病史的产妇其大脑的神经递质系统等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的异常,产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更容易诱发心理疾病的复发,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2.家族心理疾病史:家族中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病史也会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遗传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相关病史,产妇可能携带相关的遗传易感性基因,在产后激素变化、生活压力等因素的作用下,更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