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如何治疗
糖尿病足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严格控血糖、改善下肢循环)、创面处理(清创、控感染、促修复)、手术治疗(血管重建、截肢)及综合管理(足部护理教育、多学科协作),各环节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控制病情、促进愈合、提高生活质量,尤其需关注不同人群特点调整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严格控制血糖:高血糖是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需通过饮食、运动及降糖药物等使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2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据病情选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减缓糖尿病足病情进展。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有所差异,一般成人非妊娠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左右,但对于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至8%以下,以避免低血糖等并发症。
2.改善下肢循环:可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如前列腺素类似物等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对于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必须严格戒烟,吸烟会加重血管痉挛,不利于下肢血液循环改善。肥胖患者需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以减轻下肢血管负担,促进循环改善。
二、创面处理
1.清创:及时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等,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清创方式需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对于清洁的创面可采用外科清创,对于污染较重的创面可能需要使用酶学清创等方法。不同年龄患者清创时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创面感染控制: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抗感染。如创面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选用相应敏感抗生素。对于合并糖尿病肾病等病史的患者,选用抗生素时需考虑肾功能情况,避免使用对肾功能有明显影响的药物。
3.创面修复:可使用生长因子等促进创面愈合,如表皮生长因子等。对于足部溃疡较深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负压吸引等创面治疗技术促进创面修复。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修复能力下降,在创面修复过程中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以促进愈合。
三、手术治疗
1.血管重建手术:对于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可考虑血管重建手术,如血管旁路移植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等。对于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糖尿病足患者,血管重建手术可改善下肢血供,降低截肢风险。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前需充分评估心血管功能。
2.截肢手术:当足部坏疽严重、保守治疗无法控制感染及病情进展时,需考虑截肢手术。截肢平面的选择需根据血管病变、感染范围等综合判断,尽量保留部分足部功能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儿童糖尿病足患者,除非万不得已,一般不轻易行截肢手术,需积极寻求保守治疗方法保留肢体功能。
四、综合管理
1.足部护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足部护理教育,包括每天检查足部、选择合适鞋袜等。教育患者每天用温水(水温不宜过高,一般37~40℃)泡脚,检查足部有无红肿、破溃等情况,选择宽松、舒适、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足部受到外伤。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足部护理习惯,如长期久坐的患者需注意足部血液循环。
2.多学科协作:糖尿病足的治疗需要内分泌科、血管外科、骨科、皮肤科等多学科协作。各学科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多学科协作能更好地综合管理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