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怎么引起的
牙周炎的发生与菌斑微生物、局部促进因素、全身易感因素相关。菌斑微生物是主要病因,其构成附着且不同年龄人群受影响有差异;局部促进因素包括牙石刺激、不良修复体刺激、牙齿排列不齐增加清洁难度致菌斑堆积;全身易感因素有遗传影响、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增加风险,吸烟是重要危险因素且影响显著。
一、菌斑微生物是主要病因
1.菌斑的构成与附着: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由大量细菌、唾液蛋白等组成,会牢固附着在牙齿表面及龈沟内。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特定菌种在菌斑中大量繁殖,这些细菌会产生毒性物质,如内毒素等,刺激牙龈组织。例如,牙龈卟啉单胞菌可通过其表面的菌毛等结构附着于牙龈上皮细胞和牙龈成纤维细胞,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2.不同年龄人群菌斑影响差异:儿童时期若口腔卫生不佳,菌斑容易堆积,增加患牙周炎的风险;老年人由于口腔自洁能力下降,菌斑更易长期存留,也是牙周炎的高发人群之一。女性在生理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牙龈对菌斑的反应性,使牙龈对菌斑的敏感性增加,更容易发生炎症,从而增加牙周炎的发病几率。
二、局部促进因素的作用
1.牙石的影响:牙石是菌斑矿化形成的坚硬物质,包括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龈上牙石位于牙龈缘以上的牙面上,龈下牙石则在牙龈缘以下的牙根面上。牙石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阻碍口腔卫生措施的实施,使菌斑更易附着,进一步加重牙龈的炎症。例如,龈下牙石与牙龈组织紧密贴合,持续释放毒素,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
2.不良修复体的影响:不合适的假牙、补牙材料等不良修复体边缘不密合,会成为菌斑积聚的场所,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对于老年人安装假牙后,如果修复体不合适,长期刺激牙龈,容易诱发牙周炎。而一些生活方式中经常佩戴不合适假牙的人群,也需注意牙周健康的维护。
3.牙齿排列不齐的影响:牙齿拥挤、排列不齐等情况会使口腔清洁难度增加,菌斑更容易在不易清洁的区域堆积,如牙齿的邻面等,长期刺激牙龈,导致牙周组织受损,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青少年时期牙齿排列不齐若未及时矫正,成年后患牙周炎的几率可能会升高。
三、全身易感因素的作用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会影响个体对牙周炎的易感性。研究表明,若家族中有牙周炎患者,其后代患牙周炎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例如,一些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影响牙龈成纤维细胞对细菌刺激的反应,导致个体更容易发生牙周组织的炎症和破坏。
2.系统性疾病的影响:糖尿病是常见的与牙周炎相关的系统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功能受损,容易受到菌斑微生物的感染,且炎症反应不易控制,会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此外,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也极易发生严重的牙周炎,如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等。老年人若本身患有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患牙周炎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且病情往往更为严重。
3.吸烟的影响:吸烟是牙周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会影响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降低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胶原合成,还会增加牙槽骨吸收的风险。吸烟者患牙周炎的几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且病情进展更快,治疗效果更差。男性吸烟者由于吸烟频率等因素,可能受其影响更为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