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腹泻的原因
病毒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有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粪-口途径和人际传播,宿主因素有年龄、免疫状态、既往感染史,环境因素有卫生环境和季节,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病毒性腹泻的发生与传播
一、病毒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
(一)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体之一,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大量婴幼儿因感染轮状病毒而发生腹泻,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占婴幼儿腹泻病例的相当大比例,在寒冷季节更为多见,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传播。
(二)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也是导致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诺如病毒感染可在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引起暴发流行。它具有高度传染性,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等途径传播。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诺如病毒,但以学龄儿童和成年人相对更易受影响,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季为高发季节之一。
二、传播途径相关因素
(一)粪-口途径
当感染者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若污染了水源、食物等,其他人接触到被污染的水源后饮用,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就会通过口腔摄入病毒而感染。例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水源未得到良好保护的地区,容易因水源被污染而引发病毒性腹泻的大规模传播。
(二)人际传播
在近距离接触时,如与感染者握手、拥抱等,或者接触到感染者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在家庭、托幼机构等密切接触的环境中,这种人际传播的风险较高。比如一个家庭中有成员感染了病毒性腹泻病原体,若家庭成员之间防护措施不到位,就很容易相互传染。
三、宿主因素影响
(一)年龄因素
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感染轮状病毒等引起腹泻。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衰退,也较易受到诺如病毒等的侵袭而发生病毒性腹泻。例如,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对病毒的抵御能力差;老年人体质较弱,感染病毒后病情往往可能相对较重。
(二)免疫状态
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由于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病毒性腹泻病原体后,病情通常较为严重且不易治愈。此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机体免疫防御能力下降,感染病毒性腹泻的风险增加,且感染后病程可能较长。
(三)既往感染史
曾经感染过某种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人群,体内会产生一定的抗体,但抗体持续时间有限,再次接触相同或不同型别的病毒仍可能感染。例如,感染过轮状病毒的儿童,一段时间后再次接触轮状病毒仍有可能发病,只是症状可能相对较轻,这与机体的免疫记忆有关,但免疫记忆的持续时间不足以完全抵御所有情况。
四、环境因素影响
(一)卫生环境
环境卫生条件差,如垃圾清理不及时、污水横流等,会滋生大量病原体,增加病毒性腹泻的传播风险。在一些贫困地区或卫生设施不完善的地区,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往往较高。
(二)季节因素
部分病毒性腹泻病原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轮状病毒感染通常在秋冬季节高发,这与气温降低、人群室内活动增多、密切接触机会增加等因素有关;诺如病毒感染则全年均可发生,但冬季也是其高发季节之一,可能与冬季人们室内活动多、空气流通差等环境因素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