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怎么办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由进食不洁等多种因素引起,有胃肠道和全身症状,处理包括饮食调整和补充水分电解质,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急性胃肠炎的定义与常见病因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通常因进食不洁、生冷或刺激性食物,感染病毒(如诺如病毒等)、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寄生虫等引起。不同年龄人群易患因素有别,儿童可能因接触不洁玩具等感染,成年人可能因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诱发。
二、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表现
1.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较为常见,儿童可能因胃肠功能较弱,呕吐相对频繁,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等情况。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等,成年人腹泻程度因病因不同有差异,儿童腹泻若不及时处理易出现电解质紊乱。
腹痛,多为腹部不适或阵发性绞痛,不同年龄人群对腹痛的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2.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若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发热可能较为明显,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时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
严重时可出现乏力、脱水表现,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老年人或儿童等特殊人群脱水后更易出现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三、急性胃肠炎的一般处理措施
1.饮食调整
急性期应暂时禁食数小时(一般2-4小时),让胃肠得到休息,之后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如米汤、稀藕粉等,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面条、粥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防止加重胃肠负担,不同年龄人群饮食过渡速度和具体食物选择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且易消化。
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多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以补充因呕吐、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儿童,要准确按照说明书配制补液盐溶液,少量多次饮用;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补充电解质时需注意监测电解质情况,避免电解质紊乱加重基础疾病。
四、医学检查与诊断要点
1.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等,儿童腹部查体需更轻柔准确判断病情。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可能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可能无明显异常。
粪便常规:可观察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帮助判断病因,儿童留取粪便标本需注意操作规范。
病原体检测:如怀疑病毒感染可进行病毒抗原检测等,细菌感染可进行粪便细菌培养等,以明确具体病原体,指导治疗。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由于儿童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较快,一旦出现急性胃肠炎,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体温、呕吐及腹泻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脱水等并发症,且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适合儿童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合理调整饮食等。
2.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急性胃肠炎时更易出现并发症,要注意监测基础疾病指标,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时要缓慢进行,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等,同时积极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3.孕妇
孕妇患急性胃肠炎需谨慎处理,饮食调整要兼顾自身营养和胎儿需求,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就医时要告知医生妊娠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和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