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牙周炎的药物有哪些
文章介绍了牙周治疗相关药物,包括抗菌药物中的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抗炎药物中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制剂(如双氯芬酸凝胶)、糖皮质激素局部制剂(如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以及牙周袋局部用药的米诺环素凝胶和氯己定含漱液,分别说明了各类药物的抗菌或抗炎作用、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如甲硝唑孕妇哺乳期禁用等,阿莫西林使用前问过敏史等,头孢菌素类用药期及停药7天内禁酒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制剂消化道溃疡病史者慎用等,糖皮质激素局部制剂长期用可致口腔念珠菌感染等,米诺环素凝胶8岁以下儿童禁用等,氯己定含漱液长期用可致牙齿等染色等。
一、抗菌药物
(一)硝基咪唑类药物
甲硝唑是常见的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牙周致病厌氧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通过抑制细菌DNA合成发挥杀菌作用,能有效改善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红肿、出血等,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其能降低牙周袋深度、减少探诊出血位点数量。不过,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甲硝唑,因为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使用时也需谨慎,可能影响血液指标。
(二)青霉素类药物
阿莫西林属于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对多种牙周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牙周感染。但青霉素类药物有过敏风险,使用前需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绝对禁用,老年人使用时需关注肾功能情况,因为其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功能减退者可能需要调整用药剂量。
(三)头孢菌素类药物
头孢呋辛等二代头孢菌素对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等有较好抗菌活性,可用于牙周炎的抗菌治疗。不过,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酒精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用药期间及停药后7天内禁止饮酒,儿童使用时要根据体重等计算合适剂量,遵循儿科用药安全原则。
二、抗炎药物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制剂
双氯芬酸凝胶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制剂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止痛作用,能缓解牙周炎引起的牙龈肿痛等症状。但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要慎用,因为可能加重消化道溃疡风险,老年人使用时也需关注胃肠道反应,因为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可能减退。
(二)糖皮质激素局部制剂
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等糖皮质激素局部制剂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用于严重的牙周炎症反应。然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制剂可能导致口腔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应,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某些内分泌疾病等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评估利弊,儿童使用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影响生长发育等。
三、牙周袋局部用药
(一)米诺环素凝胶
米诺环素凝胶是一种局部用的四环素类药物,能在牙周袋内缓慢释放药物,对牙周致病菌有持久的抗菌作用,可有效减少牙周袋内的细菌数量,改善牙周炎症。但四环素类药物可与牙齿中的钙结合,影响儿童牙齿发育,所以8岁以下儿童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也需慎用,使用时要注意避免药物接触眼睛等部位。
(二)氯己定含漱液
氯己定含漱液是常用的牙周局部抗菌药物,能抑制菌斑形成和减轻牙龈炎症,其抗菌谱较广,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及真菌等都有作用。不过,长期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可能导致牙齿、舌面染色,味觉改变等,儿童使用时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避免误吞,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口腔卫生维护的配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