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牙包括补牙前评估、补牙步骤和补牙后注意事项三部分。补牙前要检查龋齿程度、判断牙髓状况;补牙步骤有去腐、制备洞型、选择并填充材料;补牙后短期内要注意饮食和口腔清洁,还要长期定期随访。
一、补牙前的评估
1.龋齿程度检查:医生会通过口腔检查,如视诊、探诊等明确门牙龋齿的范围和深度。若龋齿较浅,仅累及牙釉质,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若累及牙本质,可能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敏感。不同年龄人群门牙龋齿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进食甜食等不良习惯易患龋,且龋齿发展可能较快;成年人则可能因口腔卫生维护不佳或牙齿本身存在的薄弱环节导致龋齿。
2.牙髓状况判断:需判断牙髓是否受影响,通过问诊了解患者是否有自发痛、夜间痛等症状,必要时可能会进行牙髓活力测试等辅助检查来确定牙髓状态。对于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龋齿的发生发展可能更为迅速,且牙髓感染的风险也可能增加,在评估时需格外关注。
二、补牙的步骤
1.去腐:使用牙科工具去除龋坏组织。医生会小心操作,尽量去除干净龋坏物质,但又要避免过度切削健康牙体组织。在去除龋坏组织过程中,不同年龄患者的配合程度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家长协助下或适当安抚后进行操作;成年人相对配合度较高,但也需根据其紧张程度等进行心理疏导以保证操作顺利。
2.制备洞型:根据龋齿的大小和位置制备合适的洞型,以利于填充材料的固位和恢复牙齿的外形与功能。洞型的制备需要遵循一定的牙科规范,不同形状和深度的洞型适用于不同程度的龋齿。对于门牙部位的洞型制备,还需考虑美观因素,尽量使制备后的洞型在修复后不影响牙齿的外观。
3.填充材料选择与填充:
材料选择:常用的补牙材料有树脂材料等。树脂材料具有美观、与牙齿相容性好等优点。不同树脂材料在性能上可能略有差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树脂材料。例如,一些新型的树脂材料具有更好的色泽稳定性和耐磨性。
填充操作:将选择好的填充材料填入制备好的洞型中,然后进行塑形,使其恢复牙齿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在填充过程中,要确保材料填充紧密,与牙齿边缘贴合良好,避免出现微渗漏等情况。
三、补牙后的注意事项
1.短期注意事项
饮食方面:补牙后短期内避免用补牙侧咀嚼过硬、过黏的食物,如坚果、口香糖等,以免填充材料脱落或牙齿折裂。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特别注意其饮食,避免其食用上述食物,同时要督促儿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饭后漱口等;成年人则要自觉注意饮食行为,以保证补牙效果的长期维持。
口腔清洁:保持口腔清洁,按时刷牙,但要注意刷牙的力度,避免过度刷补牙部位。可以使用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可能存在牙齿松动等情况,刷牙时更要注意方法,避免损伤牙齿和牙龈;糖尿病患者由于口腔感染风险较高,更要注重口腔清洁,预防继发龋等问题。
2.长期随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补牙部位是否有异常情况,如填充材料脱落、继发龋等,并及时进行处理。不同年龄人群的随访频率可能根据其口腔健康状况略有调整,儿童由于龋齿易感性较高,可能需要更频繁的随访;成年人若口腔卫生维护良好,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但有口腔疾病高危因素者则需缩短随访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