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牙周炎怎么治疗
急性牙周炎的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手术治疗,局部治疗有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牙周袋冲洗;全身治疗包括抗生素应用和支持疗法;手术治疗有牙周翻瓣术、牙龈切除术;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治疗时各有注意事项
一、局部治疗
1.龈上洁治:通过使用龈上洁治器械去除牙龈上的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对于急性牙周炎患者,及时进行龈上洁治可以减轻牙龈的炎症反应,因为龈上的菌斑和牙石是导致牙周炎症的重要原因,清除后能改善牙周局部的微环境。例如,有研究表明,龈上洁治后牙周袋内的炎症指标会有所下降。
2.龈下刮治:使用专门的龈下刮治器械去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菌斑、牙石及病变的牙骨质。这是因为龈下的菌斑牙石同样会持续刺激牙周组织,引发炎症。龈下刮治能够深入牙周袋内,彻底清除局部的致病因素,对于控制急性牙周炎的炎症至关重要。
3.牙周袋冲洗:常用3%过氧化氢溶液等进行牙周袋冲洗。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抗菌、除臭的作用,冲洗牙周袋可以清除袋内的食物残渣、细菌及炎性渗出物,进一步减轻牙周袋内的炎症,促进炎症的消退。
二、全身治疗
1.抗生素应用: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致病菌情况选择合适抗生素。对于急性牙周炎伴有较严重感染的患者,使用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控制感染扩散。例如,若怀疑为厌氧菌感染,可选用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若为需氧菌感染,可能会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药物选择需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2.支持疗法:对于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牙周炎患者,需要同时治疗基础疾病。因为全身状况不佳会影响牙周炎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控制基础疾病能为牙周炎的治疗创造良好的全身条件。比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牙周组织的炎症不易控制,通过积极控制血糖,可使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更好。
三、手术治疗
1.牙周翻瓣术:当牙周炎导致较深的牙周袋且经基础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牙周翻瓣术。通过翻瓣可以直接暴露病变区域,更彻底地清除菌斑牙石,修整牙槽骨形态等。例如,对于存在复杂牙周袋病变的患者,牙周翻瓣术能更有效地改善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情况后决定是否采用。
2.牙龈切除术:适用于牙龈增生、肥大等影响牙周治疗及口腔卫生维护的情况。通过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龈,恢复牙龈的正常生理外形,有利于口腔卫生的保持及后续牙周治疗的进行。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急性牙周炎相对较少,但如果发生,需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的指导。因为儿童可能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家长要协助其做好口腔清洁,选择儿童适用的口腔清洁用品。同时,要关注儿童是否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影响牙周组织,如血液系统疾病等,若有相关疾病需及时与儿科及口腔科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且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
2.孕妇:孕妇患急性牙周炎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在治疗时需告知医生妊娠情况,治疗操作要尽量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导致早产等不良后果。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权衡利弊,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如尽量在妊娠稳定期进行必要的局部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急性牙周炎时,要考虑到全身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及治疗可能对全身疾病的影响。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与老年人其他正在服用药物的相互作用,局部治疗操作要轻柔,避免因疼痛等刺激导致老年人血压升高等全身状况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