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瘤是什么
甲状腺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常见甲状腺腺瘤(单发、可随吞咽移动、女性多见等)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多个结节、与碘摄入相关);恶性肿瘤包括乳头状癌(最常见、中青年女性多、与射线暴露有关)、滤泡状癌(50岁左右中年人、可血行转移、与遗传有关)、髓样癌(可分泌降钙素、有家族性和散发性)、未分化癌(老年人多、生长快、恶性高、预后差)。诊断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细针穿刺等,良性小且无症状可随访,大或有症状手术;恶性以手术为主,辅其他治疗,不同人群有差异需个体化诊疗。
甲状腺肿瘤是指发生在甲状腺部位的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一、甲状腺良性肿瘤
1.常见类型及特点
甲状腺腺瘤:较为常见,多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局限在甲状腺内,质地稍硬,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随吞咽上下移动。一般生长缓慢,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颈部检查时发现。其发病可能与性别、遗传等因素有关,女性相对多见,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相关研究表明家族中有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可能略有升高。
结节性甲状腺肿:多由弥漫性甲状腺肿演变而来,表现为甲状腺内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可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质地不一,部分较硬。发病与地区性饮食中碘摄入情况有关,在碘缺乏地区发病率较高,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形成结节。
二、甲状腺恶性肿瘤
1.常见类型及特点
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癌的70%-80%。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肿瘤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质地较硬,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其发生可能与射线暴露等因素有关,儿童期头颈部接受过放射治疗者,日后发生乳头状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滤泡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15%-20%,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女性稍多。肿瘤生长较快,属中度恶性,主要通过血行转移,转移至肺、骨等部位。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部分患者存在相关的基因突变等遗传改变。
髓样癌:约占甲状腺癌的3%-10%,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可分泌降钙素等物质。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有家族性和散发性两种类型,家族性髓样癌常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Ⅱ型的部分表现,具有遗传倾向。
未分化癌:约占甲状腺癌的5%-10%,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肿瘤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并常侵犯周围组织,预后极差。
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超声检查是甲状腺肿瘤初步筛查和评估的重要手段,可初步判断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血流等情况;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则是明确肿瘤良恶性的重要方法,通过获取肿瘤细胞进行病理分析来确定肿瘤性质。对于甲状腺肿瘤的治疗,良性肿瘤如果体积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如果体积较大或有压迫症状等,则多考虑手术切除。恶性肿瘤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可能根据情况辅助放射性核素治疗、内分泌治疗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儿童甲状腺肿瘤相对恶性程度可能更高,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和处理;有头颈部放射病史的人群甲状腺肿瘤发病风险增加,在随访和诊断时需重点关注;女性在甲状腺肿瘤的发病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可能有其自身特点,在诊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