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后要怎么治疗
踝关节骨折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及不能耐受手术者,用石膏等固定并康复训练;手术用于明显移位等情况,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术后康复。儿童患者治疗要谨慎,考虑生长发育;老年患者要考虑骨质疏松等,康复轻柔防并发症。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踝关节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例如,一些稳定性较好的单踝骨折,骨折端移位不超过一定范围时可考虑。对于年龄较大、合并严重心肺疾病等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多选择非手术治疗。
具体措施: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石膏固定需要将踝关节固定在功能位,一般固定时间为6-8周。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肿胀情况、血液循环以及骨折端的对位情况。定期进行X线检查,以了解骨折愈合进程。在固定期间,患者需要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2.康复训练:在固定的同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早期可以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等。这些训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随着骨折愈合情况的进展,逐渐增加踝关节的活动范围训练等,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骨折愈合的具体情况调整康复训练的强度和内容。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对于有明显移位的踝关节骨折,如双踝骨折、三踝骨折等,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此外,一些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即使移位不明显,但为了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也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年轻、活动量较大的患者,即使骨折移位不严重,为了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恢复,也可能倾向于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然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端固定。例如,对于三踝骨折,可能需要分别对内外踝和后踝进行固定。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踝关节的解剖结构,为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2.术后处理与康复:术后需要进行伤口的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同时,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开始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主要是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后期逐渐增加踝关节的活动度和力量训练。康复训练的时间相对较长,可能需要数月时间,而且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内容有所不同,需要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踝关节骨折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时要考虑到骨骼的生长潜力。对于儿童踝关节骨折,非手术治疗时需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和骨骼生长情况,因为儿童的骨折愈合速度相对较快,但骨骼的塑形能力较强。手术治疗时要选择对儿童生长影响较小的内固定材料,并且术后康复训练要更加注重引导,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骼正常发育。例如,儿童踝关节骨折在固定期间要更频繁地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端对位及骨骼生长情况,康复训练要在医生和家长的共同监督下进行,以保证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等问题,踝关节骨折后治疗需要考虑骨质疏松对骨折愈合的影响。非手术治疗时,石膏固定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因为老年患者骨折愈合相对较慢。手术治疗时,内固定的稳定性要求更高,术后康复训练要更加轻柔,避免因骨质疏松导致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同时,老年患者术后需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术后长期卧床等情况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逐步增加活动量,密切关注患者的耐受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