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后遗症是什么
腰椎骨折后可能出现多种后遗症,包括慢性腰痛(骨折致骨骼及软组织受损、力学环境改变等致,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脊柱畸形(骨折复位不良或愈合异常致脊柱生理曲度改变,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神经功能障碍(骨折合并神经损伤致,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腰椎活动受限(骨折后机体限制活动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
一、慢性腰痛
发生机制:腰椎骨折后,骨骼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也可能受损。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瘢痕组织形成,并且骨折部位的力学环境发生改变,导致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以维持脊柱的稳定,久而久之容易引发慢性腰痛。例如,有研究表明,腰椎骨折患者在骨折愈合后1-2年仍有超过3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腰痛症状。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老年患者由于骨骼质量下降,骨折愈合相对较慢,且机体修复能力较弱,发生慢性腰痛的风险可能更高;性别上,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个体的生活方式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等会加重腰痛症状;生活方式中,不良的坐姿、站姿以及过度劳累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腰痛;病史方面,如果腰椎骨折后早期康复不当,也会增加慢性腰痛的发生几率。
二、脊柱畸形
发生机制:腰椎骨折后,如果骨折复位不良或者愈合过程中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发生改变,出现脊柱侧弯、后凸等畸形。例如,椎体压缩性骨折后,椎体高度丢失,相邻椎体之间的力学平衡被打破,长期发展可能引起脊柱畸形。研究发现,约15%-20%的腰椎骨折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脊柱畸形。
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患者,骨骼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腰椎骨折后脊柱畸形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性别对其影响不显著;生活方式中,过早恢复剧烈运动等可能影响骨折部位的正常愈合,增加脊柱畸形的发生可能;病史方面,骨折复位情况不佳是导致脊柱畸形的重要病史因素。
三、神经功能障碍
发生机制:如果腰椎骨折时合并有神经损伤,即使经过治疗,也可能遗留神经功能障碍。例如,骨折块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神经传导受损。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可能表现为下肢麻木、无力,严重的可能出现下肢瘫痪等。有统计显示,约5%-10%的腰椎骨折患者会合并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神经修复能力相对较弱,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的可能性较小;性别差异不明显;生活方式中,受伤后没有及时进行规范的神经保护治疗等可能加重神经功能障碍;病史方面,骨折时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决定神经功能障碍预后的关键因素,损伤越严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越大。
四、腰椎活动受限
发生机制:腰椎骨折后,为了避免骨折部位进一步损伤,机体往往会限制腰部的活动。长期的制动可能导致腰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从而引起腰椎活动受限。例如,患者在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休息,腰部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就会出现活动范围减小的情况。一般来说,约20%-30%的腰椎骨折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腰椎活动受限。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本身较差,骨折后腰椎活动受限的程度可能更明显;性别差异不大;生活方式中,康复锻炼开始的时间和方法是否恰当会影响腰椎活动受限的程度,过早或过晚开始康复锻炼以及锻炼方法不正确都可能加重活动受限;病史方面,骨折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过程中制动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腰椎活动受限的情况,骨折越严重、制动时间越长,腰椎活动受限的可能性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