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症状有哪些
骨髓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有疼痛、红肿热、功能障碍等表现,全身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儿童和老年人患骨髓炎还有各自特殊表现,如儿童表现不典型且影响骨骼发育,老年人病情发展快、常伴基础疾病且局部症状不典型、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
一、局部症状
1.疼痛
急性骨髓炎患者局部疼痛较为明显,初期可能为轻微的隐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剧,呈持续性剧痛。儿童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因为儿童表达疼痛的方式相对更依赖于哭闹等情绪反应。例如,在骨髓炎发病早期,由于炎症刺激骨膜及周围组织,引起局部神经末梢受刺激,从而产生疼痛。
慢性骨髓炎患者也会有疼痛症状,一般为间歇性疼痛,在活动后疼痛可能会加重,休息后有所缓解,但病情严重时疼痛也可较为剧烈。
2.红肿热
急性骨髓炎局部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皮肤温度升高。这是因为炎症部位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表现为皮肤发红、肿胀,用手触摸能感觉到温度比周围正常组织高。比如,感染部位的皮肤会呈现出潮红的状态,肿胀可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
慢性骨髓炎患者局部也可能有轻度的红肿热表现,一般不如急性骨髓炎明显,可能仅在局部有轻微的发红、皮温略高及轻度肿胀。
3.功能障碍
对于发生在四肢长骨的骨髓炎,会影响肢体的功能。急性骨髓炎时,由于疼痛剧烈,患者往往不敢活动患肢,导致肢体活动受限。例如,患骨髓炎的下肢,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行走,因为疼痛和炎症刺激会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
慢性骨髓炎患者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骨骼可能发生变形、周围软组织粘连等情况,也会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如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等。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急性骨髓炎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以上,可伴有寒战。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骨髓炎,患者往往在发病初期就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慢性骨髓炎患者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多在正常范围内,但在急性发作期也可能出现发热,不过体温升高程度相对急性骨髓炎较轻。
2.乏力、食欲减退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骨髓炎患者,在病情活动期都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的症状。这是由于机体处于感染状态,消耗增加,同时炎症反应影响了机体的代谢和消化功能。患者会感觉身体虚弱,没有力气,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1.儿童
儿童骨髓炎有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例如,婴幼儿患者可能不会准确表达疼痛,更多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局部症状可能不如成人明显,可能仅表现为局部轻度的肿胀、皮温略高,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儿童的机体反应与成人不同,炎症的表现可能相对隐匿。
儿童血-骨屏障功能相对较弱,细菌更容易侵入骨髓,且儿童骨骼的生长活跃,骨髓炎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肢体长短不一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儿童骨髓炎的早期表现,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2.老年人
老年人骨髓炎患者全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病情可能发展较快。同时,老年人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骨髓炎的预后。例如,糖尿病患者合并骨髓炎时,感染不易控制,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而且糖尿病会影响血管和神经,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不利于炎症的消退。老年人骨髓炎患者局部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疼痛等表现可能不如中青年明显,但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可能较为明显,如发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