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肌肉萎缩怎么办
髌骨骨折后的康复包括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营养支持等方面。康复训练有等长收缩、直腿抬高、膝关节屈伸训练;物理治疗包括低频电刺激和红外线照射;营养上要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康复时机依骨折愈合情况而定,且不同性别、年龄、生活方式个体康复有差异。
一、康复训练
1.等长收缩训练:在骨折固定初期,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让患者伸直膝关节,用力绷紧大腿前面的肌肉,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这种训练可以防止肌肉进一步萎缩,并且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以进行该训练,但儿童要在家长或医护人员的协助下正确进行,确保动作规范,避免因错误操作导致不适或影响康复。
2.直腿抬高训练:当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慢慢将下肢抬高离床面约15-30厘米,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该训练可以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对于不同性别、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都适用,但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要注意训练时的耐受情况,避免过度劳累。
3.膝关节屈伸训练:在医生允许下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可坐在床边或椅子上,让小腿自然下垂,然后缓慢屈伸膝关节,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一般从较小的角度开始,如30°-40°,慢慢增加到90°左右,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不同年龄的患者活动范围增加速度不同,儿童要根据生长发育情况逐步进行,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二、物理治疗
1.低频电刺激:利用低频电刺激可以促进肌肉的收缩,从而防止肌肉萎缩。通过将电极片放置在股四头肌等部位,给予适当的低频电刺激,每次治疗15-20分钟,每周可进行2-3次。对于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患者,要注意电刺激的强度,避免过强刺激导致不适。
2.红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肉的营养供应,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肌肉萎缩。照射距离保持在30-50厘米,每次照射10-15分钟,每天1-2次。不同皮肤状态的患者要注意照射距离和时间,如皮肤敏感的患者要适当缩短时间和调整距离。
三、营养支持
1.蛋白质摄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对于肌肉的修复和维持很重要。可以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一般成年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建议为1.0-1.5克/千克体重,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例如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略有下降,可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来源。
2.维生素摄入:维生素对于肌肉的正常功能也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对肌肉骨骼健康有益;B族维生素参与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可以通过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牛奶等,以及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绿叶蔬菜等保证摄入。
四、康复时机与个体差异
1.康复时机:髌骨骨折后康复训练开始的时机要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而定,一般在骨折固定后1-2周可开始进行等长收缩等简单训练,随着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不同骨折类型的患者康复时机可能略有差异,如粉碎性骨折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稳定期后再进行康复训练。
2.个体差异:不同性别、年龄和生活方式的患者肌肉萎缩的恢复情况可能不同。年轻人通常恢复能力较强,但如果生活方式不良,如长期缺乏运动等,也可能影响恢复;老年人恢复相对较慢,且要考虑其合并的基础疾病对康复的影响;女性在激素水平等方面与男性有差异,康复过程中要注意营养等方面的调整以适应自身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