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怎么治疗
牙齿松动原因包括牙周炎、外伤、咬合创伤等,不同人群治疗有特殊考虑,治疗后需护理并注意预防。牙周炎致松动需基础治疗、固定或拔除;外伤致松动轻度可休息,明显需固定或拔除;咬合创伤致松动需调磨、纠正病因。儿童乳牙松动正常替换可不处理,外伤严重需就医;老年人治疗要考虑全身状况,加强口腔卫生指导。治疗后要保持口腔卫生、注意饮食,预防要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纠正不良习惯。
一、牙齿松动的常见原因及对应治疗方法
(一)牙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
原因: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牙结石等长期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症并逐渐破坏牙周组织所致,会使牙槽骨吸收,进而导致牙齿松动。
治疗方法:首先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洗牙)去除牙结石,龈下刮治深入牙周袋内清除菌斑和病变组织。如果牙齿松动度在Ⅰ-Ⅱ度之间,可通过牙周夹板固定牙齿,帮助分散咬合力,促进牙周组织恢复。对于严重松动无法保留的牙齿,则需要拔除。
(二)外伤引起的牙齿松动
原因:牙齿受到外力撞击,如摔倒、碰撞等情况,可能导致牙齿松动。
治疗方法:轻度松动的外伤牙,可让患牙休息,避免咀嚼硬物,一般可自行恢复稳固。如果松动较明显,需要进行牙齿固定,通常采用树脂材料或金属夹板等固定方式,固定时间根据牙齿恢复情况而定,一般需要2-3个月。如果牙齿折断严重,则可能需要拔除后进行修复。
(三)咬合创伤导致的牙齿松动
原因:长期不良的咬合习惯,如夜磨牙、偏侧咀嚼等,会使牙齿承受异常的咬合力,造成咬合创伤,引起牙齿松动。
治疗方法:首先需要调磨牙齿,去除过高的咬合点,消除咬合创伤。然后针对病因进行纠正,如制作咬合板来调整咬合关系,对于夜磨牙患者可佩戴咬合板,改变不良的咀嚼习惯等,以防止牙齿松动进一步加重。
二、不同人群牙齿松动治疗的特殊考虑
(一)儿童牙齿松动
原因:儿童常见的是乳牙松动,多因乳牙替换,继承恒牙萌出导致乳牙牙根吸收而松动。另外,外伤也可能导致儿童牙齿松动,如摔倒磕碰等。
治疗注意事项:乳牙松动如果是正常替换,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注意保持口腔卫生,让乳牙自然脱落即可。如果是外伤导致的乳牙松动,轻度松动可观察,严重松动且影响咀嚼或有感染风险时,需及时就医拔除。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恒牙胚等造成不良影响。
(二)老年人牙齿松动
原因:老年人牙齿松动多与牙周炎、牙龈萎缩等有关,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逐渐退化,加上口腔卫生维护不佳,更容易发生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
治疗注意事项: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牙齿松动时,要综合考虑全身健康状况。牙周基础治疗要循序渐进,注意控制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和出血等情况。对于松动牙齿的固定,要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和方法,同时要加强口腔卫生指导,督促老年人做好口腔清洁,延缓牙周组织的进一步破坏。
三、牙齿松动治疗后的护理与预防
(一)治疗后的护理
口腔卫生: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牙齿松动治疗后,都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可使用软毛牙刷,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饭后使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
饮食注意:牙齿松动治疗后,短期内要避免食用过硬、过黏的食物,如坚果、糯米制品等,防止加重牙齿负担或导致固定装置松动。
(二)预防牙齿松动
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至少每年进行1-2次口腔洁治,及时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和使用牙线、牙缝刷等辅助清洁工具。
纠正不良习惯:改变夜磨牙、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减少咬合创伤的发生。儿童要注意避免外伤,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