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危象是怎么回事
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综合征,多发生于病情重、未充分治疗的甲亢患者,诱因有感染、手术等,临床表现有高热、心血管等系统表现,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甲功检查,治疗包括抑制激素合成释放、降低反应、拮抗应激及支持对症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诱发因素
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可导致机体应激,促使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引发甲状腺危象。例如,有研究表明,在甲状腺危象患者中,约50%可找到明确的感染灶。
手术:甲状腺手术或其他外科手术前后,若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应激可诱发甲状腺危象。手术操作会刺激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加。
放射性碘治疗:在甲亢患者接受放射性碘治疗后,短期内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也可能引发甲状腺危象。一般在治疗后1-2周左右可能出现。
严重精神创伤:突然的精神刺激可导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紊乱,促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诱发甲状腺危象。
过度劳累:长期过度劳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和调节,增加甲状腺危象的发生风险。
药物突然停用:甲亢患者若突然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可导致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反跳性升高,引发甲状腺危象。
临床表现
高热:体温急剧升高,常超过39℃,且高热持续不退,是甲状腺危象的重要表现之一。患者可出现皮肤潮红、大汗淋漓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脱水、休克等情况。
心血管系统表现:患者心率显著增快,可达到140次/分以上,可伴有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还可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可升高,后期可能因休克出现血压降低。
消化系统表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神经系统表现: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谵妄、嗜睡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这与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以及机体代谢紊乱导致的脑功能异常有关。
诊断与治疗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患者有甲亢病史,出现上述高热、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相应表现,同时甲状腺功能检查显示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可辅助诊断甲状腺危象。
治疗:
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首选丙硫氧嘧啶等药物,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阻断甲状腺激素合成。
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可使用碘剂,如复方碘化钾溶液等,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
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常用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
拮抗应激:可使用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拮抗应激反应。
支持对症治疗:包括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补充液体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吸氧、防治感染等支持对症措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甲亢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甲状腺危象,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儿童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各项指标,由于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的合适时机,但一旦需要药物治疗,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相关原则,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孕妇:孕妇发生甲状腺危象较为危险,不仅会影响孕妇自身健康,还可能危及胎儿。治疗时需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丙硫氧嘧啶在妊娠期间相对较安全,但仍需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使用,同时要注意维持孕妇的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治疗。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甲状腺危象时病情可能更为复杂。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基础疾病的影响,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