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脊柱骨折急救搬运的基本原则
脊柱骨折急救搬运需遵循保持脊柱稳定,避免扭曲等,使用合适搬运工具;多人协同同步搬运,禁止单人搬运;使用固定装置固定骨折部位;搬运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基本原则,以保证患者脊柱稳定,减少损伤及并发症。
一、保持脊柱稳定
1.避免脊柱扭曲、弯曲和扭转
在搬运脊柱骨折患者时,必须确保脊柱处于一条直线上,防止脊柱的扭曲、弯曲或扭转。因为脊柱骨折后,脊柱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任何不当的动作都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从而损伤脊髓等重要结构。例如,对于怀疑有脊柱骨折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让其身体弯曲、扭转,如不能让患者弯腰、侧身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由于其身体柔韧性和骨骼强度不同,儿童脊柱骨折后更需注意保持脊柱稳定,因为儿童脊柱周围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轻微的动作也可能加重脊柱的损伤;而老年人脊柱骨质疏松,更易发生骨折,搬运时保持脊柱稳定尤为重要,否则极易导致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2.使用合适的搬运工具
应使用硬板担架等合适的搬运工具。对于现场没有硬板担架的情况,可以采用滚动法等将患者整体移至硬板上。使用硬板担架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平坦且稳定的支撑面,有助于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线,减少脊柱的异常活动。比如,在将患者从地面搬运到担架上时,利用硬板担架可以更好地保证脊柱的稳定。
二、多人协同搬运
1.多人同步动作
搬运时需要由多人协同操作,通常至少需要3-4人。搬运人员应位于患者同一侧,统一行动,同时将患者平托起来,使患者的身体保持水平状态。例如,4名搬运人员分别位于患者的头部、肩部、臀部和腿部,在统一的口令下同时用力,将患者平稳地移至担架上。多人协同搬运可以更好地保证力量的均匀分布,避免局部力量过大导致脊柱的进一步损伤。不同性别的搬运人员在力量上可能存在差异,但都应遵循同步、均匀用力的原则来保证脊柱的稳定。对于生活方式不同的搬运人员,如经常进行体力劳动的搬运人员可能力量较大,但也需要严格按照同步、均匀用力的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脊柱的安全。
2.避免单人搬运
绝对禁止单人搬运脊柱骨折患者。单人搬运时很难保证脊柱的稳定,容易造成脊柱的扭曲、弯曲,从而加重脊髓等重要结构的损伤。比如,单人尝试搬运脊柱骨折患者时,很可能会使患者的脊柱发生不正常的活动,导致骨折端移位,引发严重的后果。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单人搬运都是极其危险的,必须避免。
三、固定骨折部位
1.使用固定装置
在搬运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固定装置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可以使用颈托、胸腰支具等固定器材。例如,对于有颈部脊柱骨折的患者,应使用颈托进行固定,限制颈部的活动;对于胸腰部脊柱骨折的患者,可使用胸腰支具进行固定。固定骨折部位能够进一步保持脊柱的稳定,防止在搬运过程中骨折端的移位,减少对脊髓等周围组织的损伤。不同年龄的患者,固定装置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儿童的骨骼和软组织较为娇嫩,在选择固定装置时要考虑其舒适性和安全性,避免对儿童造成额外的损伤;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疾病,在固定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确保固定牢固的同时不影响老年人的呼吸等生理功能。
四、及时评估和监测
1.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在搬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面色等情况。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呼吸急促或困难、面色苍白等情况,可能提示有严重的脊髓损伤或其他并发症,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其正常的生命体征范围不同,在评估时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等因素进行判断。儿童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与成年人不同,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可能会因基础疾病而有所变化,因此在搬运过程中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