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和急性胃肠炎的区别有哪些
感染性腹泻与急性胃肠炎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原则方面存在区别,感染性腹泻由病原体感染引起,有相应病原体相关表现及检查异常和针对性抗感染等治疗;急性胃肠炎病因多样,表现相对有别,非感染性时检查多无感染指标异常,治疗主要是去除诱因对症或合并感染时按感染性腹泻处理
一、病因方面
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如志贺菌、大肠杆菌等)、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贾第虫等)。不同年龄人群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轮状病毒等感染相对常见;成人则可能因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等感染大肠杆菌等细菌病原体。生活方式方面,不注意饮食卫生,如食用生冷不洁食物、饮用被污染的水等易引发感染性腹泻,有疫区旅居史等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急性胃肠炎:病因相对多样,除了感染因素外,还可能由非感染因素引起,如物理刺激(过冷、过热食物刺激)、化学刺激(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过敏反应(对某些食物过敏)等。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可能因饮食不规律、进食过多生冷食物等导致急性胃肠炎;成年人可能因暴饮暴食、食用刺激性食物等诱发。生活方式上,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常见诱因,如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进食过快等。
二、临床表现方面
感染性腹泻:典型表现为腹泻,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等,部分患者大便中可带有黏液、脓血等。同时可能伴有腹痛,疼痛性质多样,如绞痛等。还常伴有发热,体温可因病原体不同而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发热程度相对较轻,细菌感染可能导致较高热。不同年龄患者表现略有不同,儿童感染性腹泻可能因频繁腹泻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更为迅速,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表现;成人相对耐受能力稍强,但严重时也会出现脱水等并发症。
急性胃肠炎:主要症状也是腹泻、腹痛,但一般腹泻次数相对感染性腹泻可能稍少些。腹痛表现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等。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发热情况不如感染性腹泻普遍,若有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急性胃肠炎若出现呕吐、腹泻严重时,同样需警惕脱水等情况;成年人在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中,若因化学刺激等导致的,可能有相应接触史等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感染性腹泻:粪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病原体等,如细菌感染时粪便中可检测到大量白细胞、脓细胞,还可能找到相应致病菌;病毒感染时粪便中可检测到病毒抗原等;寄生虫感染时可在粪便中找到寄生虫卵或滋养体等。血常规检查中,细菌感染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
急性胃肠炎:粪便常规检查一般无明显病原体,若为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粪便常规可能基本正常。血常规检查也多无明显感染指标异常,除非是合并有感染情况时才会出现相应白细胞等变化。
四、治疗原则方面
感染性腹泻:主要是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如细菌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合适抗生素。同时要注意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根据患者脱水程度给予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等。不同年龄患者补液方案需根据体重、脱水情况等精确调整,儿童要特别注意补液速度和量,避免发生心衰等并发症。
急性胃肠炎: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是去除诱因,如停止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对症治疗为主,如腹痛明显可适当使用解痉药物,但需谨慎选择适合年龄的药物。若合并有感染情况则按感染性腹泻治疗原则处理。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等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其身体状况,孕妇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补液等治疗需密切监测各项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