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微创手术是怎样的呢
腰椎骨折微创手术通过较小切口或穿刺通道修复骨折,常见方式有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前者在影像引导下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等;后者先球囊扩张再注骨水泥,可恢复椎体高度,适用于椎体压缩明显需恢复高度的患者。手术术前要详细检查评估,术中在影像监视下操作。术后恢复快,需注意预防并发症并合理康复。与传统开放手术比,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并发症相对较少。
一、腰椎骨折微创手术的定义
腰椎骨折微创手术是指通过较小的切口或穿刺通道来进行腰椎骨折修复的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二、常见的腰椎骨折微创手术方式
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原理:在影像引导下,将骨水泥通过穿刺针注入骨折的椎体,起到强化椎体、稳定骨折的作用。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例如,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术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降低,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得到增强。
适用情况: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等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其全身状况可能相对较差,微创手术创伤小更利于恢复。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发生腰椎骨折的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能较快稳定椎体,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
2.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原理:在注入骨水泥之前先通过球囊扩张创建空间,再注入骨水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恢复椎体高度,还能注入骨水泥稳定椎体。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它在恢复椎体高度方面可能更具优势,有研究发现,PKP在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方面有一定效果,能更好地改善脊柱后凸畸形。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椎体压缩骨折较明显,需要恢复椎体高度的患者较为适用,比如因外伤等原因导致的有明显椎体压缩的腰椎骨折患者,尤其适合需要恢复椎体高度的病例。
三、手术操作流程
1.术前准备:
患者需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明确腰椎骨折的情况,包括骨折的部位、程度等。同时要进行全身状况评估,如老年患者要评估心肺功能等,以确定是否能耐受手术。
2.术中操作:
通常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在影像引导设备(如C型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穿刺操作。以经皮椎体成形术为例,穿刺针准确到达骨折椎体,然后注入骨水泥等操作。整个过程在影像实时监控下,保证操作的准确性。
四、术后恢复及注意事项
1.术后恢复:
术后患者恢复相对较快,一般术后数小时可能就可以佩戴支具适当活动。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情况,例如要观察有无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情况。
2.注意事项:
对于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术后卧床相对更易出现这些问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但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进行,避免过早过度活动导致骨折部位再损伤。对于年轻患者,也要遵循医生的康复指导进行合理的康复,注意避免腰部过度受力等情况。
五、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比较
1.创伤方面:
微创手术创伤小,传统开放手术切口大,对肌肉等组织损伤相对较大。微创手术的切口一般在1-2厘米左右,而传统开放手术切口可能在10厘米以上,所以微创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应激小。
2.恢复时间:
微创手术患者恢复时间短,传统开放手术患者恢复时间长。微创手术患者可能术后1-2天就可以下床活动,而传统开放手术患者可能需要1-2周甚至更久才能下床活动,且术后康复时间也更长。
3.并发症方面:
微创手术并发症相对较少,传统开放手术并发症相对较多。例如传统开放手术可能出现伤口感染、大血管损伤等风险相对较高,而微创手术在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方面需要关注,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