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发生脊柱骨折的治疗方法
脊柱骨折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稳定性骨折且全身状况不适合手术的老年人,需卧床休息和支具固定;手术治疗针对不稳定骨折及伴有神经损伤症状者,有减压和内固定等方式;康复治疗分早期、中期、后期;老年人治疗需评估全身状况、加强营养支持和心理关怀。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选择:对于稳定性脊柱骨折且没有神经损伤症状的老年人,若其全身状况不适合手术,可考虑保守治疗。例如,通过影像学评估确定骨折无明显移位,脊柱的稳定性未受到严重破坏。
2.具体措施
卧床休息:通常需要严格卧床8-12周,在床上进行轴线翻身,避免脊柱扭曲。卧床期间要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于老年人,皮肤感觉和活动能力下降,需定时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指导患者进行下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支具固定:可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选择合适的支具,如胸腰骶支具等,以限制脊柱的活动,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支具固定时要注意调整合适的松紧度,确保既能够起到固定作用,又不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和血液循环。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选择
不稳定脊柱骨折:当脊柱骨折导致脊柱的稳定性严重破坏时,如爆裂骨折、骨折-脱位等,需考虑手术治疗。通过X线、CT、MRI等检查评估脊柱的稳定性,若发现脊柱的三柱结构均受到损伤,多属于不稳定骨折。
伴有神经损伤症状:如果老年人脊柱骨折同时合并有神经损伤,如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神经功能障碍,应尽早进行手术,解除神经压迫,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2.手术方式
减压手术:对于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需要进行椎管减压术,通过切除压迫神经的骨折块、椎间盘等组织,解除对神经的压迫。例如,采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孔减压等方式。
内固定手术:在减压的基础上,通常需要进行脊柱内固定手术,使用椎弓根螺钉、钢板等内固定装置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内固定手术可以有效地防止脊柱畸形的发生,促进骨折的愈合。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进行四肢的主动运动,如握拳、屈伸肘膝关节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老年人,要根据其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运动幅度和频率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
2.中期康复:随着骨折的愈合,逐渐增加脊柱的活动度训练。可以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仰卧位抬头、拱桥运动等,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同时,进行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帮助老年人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后期康复:骨折完全愈合后,进行全面的功能恢复训练,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洗漱、上下楼梯等,使老年人能够重新适应正常的生活。同时,定期进行随访,评估康复效果,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四、特殊人群(老年人)注意事项
1.全身状况评估: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前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调整基础疾病的用药,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或保守治疗。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避免因血糖波动影响伤口愈合等。
2.营养支持:老年人的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可以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等,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
3.心理关怀:老年人发生脊柱骨折后,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不利于康复。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康复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