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感、肌力下降等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包括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感觉肌力及反射检查、腰部活动受限;影像学检查有X线可观察腰椎生理曲度等、CT能显示椎间盘突出等情况、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明确相关情况。
一、症状表现
1.腰背部疼痛: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腰背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较为轻微,有的则较为剧烈,可表现为刺痛、隐痛等多种形式,疼痛可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部分患者疼痛可向下肢放射。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由于腰部负荷较大,更容易出现腰背部疼痛且可能逐步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症状。
2.下肢放射性疼痛:当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时,可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足背或足底等部位,咳嗽、打喷嚏、排便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疼痛往往会加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下肢放射性疼痛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但基本的疼痛放射规律是相似的。
3.麻木感: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肢麻木的症状,麻木区域与神经根受压的节段相关,麻木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的患者仅表现为轻微的感觉异常,有的则麻木感较为明显,影响肢体的感觉功能。
4.肌力下降: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会导致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肌力下降,比如患者可能出现足下垂等情况,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这在长期患病且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中相对更易出现。
二、体征检查
1.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患者仰卧,双腿伸直,被动抬高患肢,正常时可抬高70°以上,若抬高在60°以内即出现放射痛,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则是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将患肢下落5°左右,再背屈踝关节,若疼痛再次出现则为加强试验阳性,该试验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在进行直腿抬高试验时,正常的抬高角度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但试验阳性的判断标准相对固定。
2.感觉、肌力及反射检查:通过检查下肢相应皮节的感觉、肌肉的肌力以及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来判断神经根受压的情况。例如,腰神经根受压时,相应皮节的感觉会出现减退,相应肌肉肌力可能下降,膝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骶神经根受压时,跟腱反射可能出现异常。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其感觉、肌力和反射的正常范围可能略有不同,需要结合具体年龄进行准确判断。
3.腰部活动受限:患者腰部活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受限,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方向的活动均可能受到影响,这是由于腰部疼痛和神经根受压导致腰部肌肉痉挛等因素引起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长期伏案工作者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可能因既往腰部的使用习惯而有所不同。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可观察腰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宽度等情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能出现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等表现,但X线检查对椎间盘本身的显示不够清晰,主要用于初步排查一些骨性病变。不同年龄的人群,正常腰椎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年龄相关性变化,比如老年人可能会出现骨质增生等退变表现,需要注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
2.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等,还可以看到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的情况,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CT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椎间盘突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够全面观察椎间盘退变情况、脊髓、神经根等结构,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敏感的检查方法,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的程度以及对神经组织压迫的具体情况。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MRI检查时,图像表现会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有所不同,但都能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