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术后要如何护理
术后护理包含体位、伤口、疼痛、康复、并发症预防及饮食等方面。体位需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翻身要注意轴线;伤口要观察渗血渗液并保持清洁;用VAS等评估疼痛,用非药物方法镇痛;早期进行足趾屈伸等锻炼,中期做肌肉等长收缩;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饮食要营养均衡且多饮水。
一、术后体位护理
1.卧床期间体位:患者术后需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可在两腿之间放置梯形枕,防止患肢内收、外旋,避免影响骨折愈合。对于老年患者,由于骨质较为疏松,更要严格保持正确体位,以降低骨折移位风险。年轻患者若生活方式较为活跃,也需重视体位保持,防止因体位不当导致内固定失败等情况。
2.翻身注意事项:协助患者翻身时,应保持患肢与躯干在同一轴线,避免拖拽患肢,可采用轴式翻身法,即一人托住患者肩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臀部和腘窝,同时用力将患者翻向对侧,这样能有效减少对骨折部位的不良影响,尤其对于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避免因翻身不当引起血压波动等情况。
二、伤口护理
1.观察伤口情况: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若发现伤口渗血较多或渗液异常,如出现脓性分泌物等,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伤口愈合能力较差,更要加强伤口观察,一旦发现异常需尽早处理,防止伤口感染加重病情。
2.保持伤口清洁: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在更换敷料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伤口感染。对于肥胖患者,由于伤口周围皮肤褶皱多,更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汗液等刺激伤口。
三、疼痛管理
1.评估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认知障碍等情况,可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肢体动作等间接评估疼痛。年轻患者若能准确表达,应鼓励其及时反馈疼痛情况。
2.非药物镇痛方法:可采用心理疏导、转移注意力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例如,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帮助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对于小儿患者,可通过轻柔的安抚、玩耍等方式转移其对疼痛的关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刺激影响休息等情况。
四、康复锻炼
1.早期康复锻炼:术后1-2天可开始进行足趾屈伸活动、踝关节泵运动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年轻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锻炼强度,但也要注意不要过早进行负重等可能影响骨折愈合的活动。
2.中期康复锻炼:术后2-3周,可在医生允许下进行髋关节周围肌肉等长收缩锻炼,如收紧臀部肌肉等。对于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骨折部位再次受损。
五、并发症预防
1.深静脉血栓预防: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血液循环。可使用足底静脉泵等辅助设备促进静脉回流。对于有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长期卧床、肥胖等,要加强预防措施,定期评估血栓风险。
2.肺部感染预防: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如定时进行深呼吸训练,每次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更要重视肺部护理,必要时可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六、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等营养物质的饮食,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等。蛋白质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钙能促进骨骼恢复。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饮食中糖分的摄入,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维持血糖稳定。
2.多饮水: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可保持在1500-2000ml左右,以预防便秘,同时有利于尿液排出,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对于小儿患者,要根据其年龄适当调整饮水量,保证水分摄入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