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要如何治疗比较好呢
股骨干骨折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有牵引治疗(适用于小儿稳定性骨折,受年龄、生活方式影响)和外固定支架固定(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受污染程度、病史影响);手术有髓内钉内固定(适用于大多股骨干骨折,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和钢板螺钉内固定(适用于简单骨折,受骨折类型、年龄、病史影响),治疗中均需术后康复训练并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一、非手术治疗
1.牵引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稳定性骨折,尤其是小儿股骨干骨折,可采用牵引治疗。通过持续的牵引能够使骨折端逐渐复位,并且维持骨折的对位对线。例如,对于3岁以下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多采用垂直悬吊皮肤牵引,利用患儿体重进行牵引,一般3-4周可达到临床愈合。牵引治疗需要定期调整牵引重量和位置,密切观察骨折端的对位情况,同时要注意皮肤是否有压迫损伤等情况。
影响因素: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小儿骨骼可塑性强,牵引治疗相对较易取得较好效果;而对于成人稳定性较差的股骨干骨折,单纯牵引可能难以维持骨折的稳定对位。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患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牵引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因为牵引可能会引起患者体位改变等对心脑血管产生一定影响。
2.外固定支架固定
适用情况:对于开放性股骨干骨折,在清创后可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支架能够在不直接暴露骨折端的情况下,对骨折进行固定,有利于控制感染,同时也能维持骨折的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的优势在于操作相对简便,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其固定原理是通过体外的金属支架与骨折端的钢针连接,对骨折端进行轴向的固定和复位维持。
影响因素:开放性骨折的污染程度是关键因素,污染较轻的开放性股骨干骨折更适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等情况,外固定支架的固定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骨质疏松可能导致钢针固定不牢固。
二、手术治疗
1.髓内钉内固定
适用情况:是目前治疗股骨干骨折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对于大多数股骨干骨折,尤其是多段骨折、粉碎性骨折等,髓内钉内固定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例如,交锁髓内钉能够通过髓腔将骨折端固定,并且可以允许骨折端的微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髓内钉内固定的原理是利用髓内钉的弹性和骨折端的生物力学特性,达到稳定固定骨折的目的。
影响因素:年龄因素,对于儿童股骨干骨折,选择髓内钉时需要考虑髓腔的发育情况,一般选择合适直径的髓内钉;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患者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在手术治疗后需要患者戒烟以促进骨折愈合;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手术中可能会出现出血风险增加的情况,需要在术前进行凝血功能的纠正等处理。
2.钢板螺钉内固定
适用情况:适用于一些简单的股骨干骨折,尤其是骨折端较稳定的情况。钢板螺钉内固定通过钢板和螺钉将骨折端固定,能够提供较强的固定强度。但其缺点是对骨折端血运破坏相对较大,可能会影响骨折愈合。钢板螺钉内固定的固定方式是将钢板放置在股骨干的外侧等部位,通过螺钉与骨折端的骨质连接来固定骨折。
影响因素:骨折的类型是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复杂的粉碎性等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可能不是首选;年龄因素,成人和儿童的股骨干解剖结构不同,儿童使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时需要考虑生长发育对钢板位置等的影响;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会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需要在围手术期控制好血糖等指标。
在股骨干骨折的治疗过程中,无论选择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都需要进行术后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要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早期可以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等锻炼,后期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肢体的负重训练等。同时,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等,以确保骨折能够顺利愈合,恢复肢体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