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先进行治疗前评估,包括了解病情、体格检查与影像学辅助;常用放松手法有揉法、滚法,整复手法有斜扳法、后伸扳法;疗程一般每周2-3次,10-15次为一疗程,治疗中要观察患者反应,治疗后要注意护理;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推拿各有要点,儿童手法轻柔,老年注意力度和健康状况,女性经期避腰骶部强刺激。
一、推拿治疗前的评估
1.详细了解病情:需要全面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时间、症状表现(如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既往治疗情况等。同时要评估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骨质疏松症严重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谨慎实施推拿治疗。例如,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骨骼强度降低,推拿不当可能导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2.体格检查与影像学辅助:通过体格检查明确腰椎的活动度、压痛部位、下肢神经功能等情况,再结合腰椎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准确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等,以此来制定个性化的推拿治疗方案。
二、常用推拿治疗手法及操作
1.放松手法
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附于腰部或下肢相应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以腰部为例,术者站于患者侧方,用掌根在腰部肌肉丰富处进行揉动,频率约每分钟100-120次,通过揉法放松紧张的腰背肌肉,改善肌肉血液循环。
滚法:手握空拳,以小鱼际和掌指关节背侧部分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持续不断地滚动。在腰部及臀部肌肉处应用滚法,可进一步松解肌肉粘连,缓解肌肉紧张。
2.整复手法
斜扳法:患者侧卧,患侧在上,术者一手抵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抵住臀部,双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的扳动。通过斜扳法可调整腰椎关节的位置,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调整。
后伸扳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一手按住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双下肢膝部,将双下肢向上提起,使腰部过伸。该手法可增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力,但对于有严重腰椎不稳等情况的患者需慎用。
三、推拿治疗的疗程与注意事项
1.疗程安排:一般来说,每周可进行2-3次推拿治疗,一个疗程通常为10-15次。具体疗程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反应等进行调整。例如,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1-2个疗程即可见效,而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
2.注意事项
治疗中的患者反应:在推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疼痛加剧、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治疗后的护理:治疗后患者要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寒,短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对于年龄较大或体质较弱的患者,更要加强护理,防止因腰部活动不当导致病情反复。例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治疗后需要更多的休息和适当的康复锻炼来巩固疗效。
四、特殊人群的推拿治疗要点
1.儿童患者:儿童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推拿治疗需更加谨慎。由于儿童骨骼、肌肉等组织尚未发育完全,推拿手法力度要轻柔,操作要精准。一般不建议采用过于强力的整复手法,可主要以放松手法为主,如轻柔的揉法、滚法等,且治疗前需充分评估病情,严格掌握适应证。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退变等情况,推拿时要特别注意力度和手法的选择。避免使用可能导致骨折风险的强力整复手法,放松手法的力度也要适中,同时要结合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等,综合考虑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进行推拿治疗时,要注意避开腰骶部等部位的强刺激手法,可选择相对轻柔的放松手法进行腰部及下肢的放松治疗,避免因刺激腰骶部导致月经不调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