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抑郁症即双相情感障碍目前无法完全根治,但可通过规范综合治疗实现临床治愈,临床治愈指症状消失、社会功能恢复病前水平。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境稳定剂是基石,抗精神病药控症状)和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助改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对青少年重要)。影响治愈的因素有年龄(儿童青少年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和心理治疗方式,老年患者易现药物不良反应)、性别(女性需考虑生理阶段,男性要关注社会角色等影响)、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健康饮食很重要)、病史(既往发作次数多、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更难控制),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等可促进病情控制。
一、治疗方法及作用机制
1.药物治疗
心境稳定剂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基石,如碳酸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细胞内第二信使、干扰离子通道等有关,可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躁狂和抑郁的发作频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规范使用心境稳定剂能显著降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复发风险。
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奥氮平,它可以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等多种作用机制,有效控制躁狂发作时的兴奋、幻觉、妄想等症状。
2.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是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来改善情绪状态。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可以提高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例如,对于抑郁发作的患者,帮助其识别消极的思维方式,并引导其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对于躁狂发作的患者,帮助其认识到过度兴奋行为的不良后果,从而更好地控制情绪。
家庭治疗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患者。家庭治疗可以改善家庭氛围,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系统,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减少因家庭因素导致的病情复发。
二、影响治愈的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在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心理发展特点。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在选择药物时要权衡利弊。同时,心理治疗的方式也需要更符合儿童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例如游戏治疗等方式可能更易于被他们接受。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血药浓度和身体状况,调整药物剂量要更加谨慎。
2.性别因素
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阶段可能会影响病情,例如经前期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加重等情况。在治疗时需要考虑这些生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调整治疗方案。
男性患者在治疗中也需要关注其社会角色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例如工作压力等可能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
3.生活方式因素
规律的生活作息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非常重要。不规律的作息,如长期熬夜等,可能会诱发病情发作。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稳定情绪,患者应保持每天7-8小时的良好睡眠。
适度的运动也是有益的,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有助于改善情绪。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可能会导致身体和心理的负担加重,诱发病情。
健康的饮食也不可忽视,均衡的营养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例如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等的食物,对情绪调节有一定帮助。
4.病史因素
既往发作次数多的患者相对来说病情更难控制,复发风险更高。对于这类患者需要更加积极和长期的治疗干预,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维持治疗来巩固疗效。
有严重自杀倾向等并发症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特殊的治疗措施,例如可能需要加强心理干预和更严格的药物管理等。
总之,双相情感障碍虽然难以完全根治,但通过综合的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同时患者自身要积极配合治疗,注意调整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来促进病情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