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肩周炎
治疗相关病症可采用非药物、药物、手术等方法。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和运动疗法(钟摆、爬墙、拉伸等);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使用需注意相关禁忌和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有肩关节镜下松解术和开放手术,前者适用于保守无效且活动严重受限者,后者在微创无效或病情复杂时考虑,不同人群手术需考虑风险及康复等情况
一、非药物治疗
1.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传递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一般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老年患者,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要注意避免烫伤;年轻患者可适当耐受更高温度,但也需密切关注皮肤状况。
超短波治疗: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能促进炎症消退、减轻疼痛。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功率和时间,一般每次10-15分钟,每周3-5次。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用超短波治疗,这是因为高频电场可能干扰心脏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红外线照射:红外线可被人体组织吸收,产生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照射距离一般保持在30-50厘米,每次照射10-20分钟。皮肤有破损或感觉障碍的患者要谨慎使用,防止出现烫伤或其他损伤,因为破损皮肤对热的耐受能力下降,感觉障碍患者可能无法及时感知过热情况。
2.运动疗法
钟摆运动:患者身体前倾,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像钟摆一样前后、左右摆动,幅度逐渐增大。每次摆动10-15次,每天3-4组。对于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的患者,初始摆动幅度要小,逐渐增加,避免因幅度过大引起疼痛加剧。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适当加快摆动速度,但要保证动作规范。
爬墙运动:患者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尽量提高患侧上肢的高度,然后再缓慢放下。每天进行3-4次,每次爬行尽量达到新的高度。老年患者进行爬墙运动时要缓慢进行,防止因动作过快导致肩关节损伤。女性患者在进行该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因姿势不当引起肩部肌肉过度牵拉。
拉伸运动:通过拉伸肩部相关肌肉,增加肩关节活动度。例如,双手在背后交叉,健侧手拉动患侧手尽量向上拉伸。每次保持拉伸状态15-30秒,重复3-5次。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在进行拉伸运动时要避免过度用力,防止发生骨折等意外情况,因为骨质疏松患者骨骼强度下降,过度用力可能导致骨折。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增加胃溃疡、出血等风险,需谨慎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也应避免使用,因为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2.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可局部或全身应用以减轻炎症反应。但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免疫力下降等,因此一般仅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无效等情况下短期谨慎使用;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注射部位,防止引起局部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三、手术治疗
1.肩关节镜下松解术:适用于经过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的患者。手术通过关节镜技术对肩关节粘连组织进行松解,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对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如术后恢复较慢、感染等风险增加,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年轻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遵循严格的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
2.开放手术:一般在上述微创治疗无效或病情复杂时考虑。开放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患者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康复锻炼。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患者,手术风险进一步增加,术前需要对基础疾病进行良好控制,以降低手术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