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症状如何治疗
肩周炎可通过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热敷、超短波疗法、红外线照射)和运动疗法(钟摆运动、爬墙运动、肩部环绕运动),药物治疗常用非甾体抗炎药但特殊人群需谨慎,儿童、老年人、女性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治疗时各有注意事项。
一、非药物治疗
1.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传递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对于肩周炎患者,可每日进行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以肩部感到温热舒适为宜。一般来说,热敷能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疼痛。例如,有研究表明,适当热敷可使肩部血管扩张,增加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有助于肩周炎症状的缓解。
超短波疗法: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水肿,缓解疼痛。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功率和时间,通常每周进行数次,能有效缓解肩周炎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
红外线照射:红外线可深入组织内部,产生热效应,促进局部代谢。照射距离一般保持在30~50厘米,每次照射15~20分钟,可改善肩部肌肉紧张,减轻疼痛,适用于各年龄段肩周炎患者,但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尤其对于皮肤感觉不敏感的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更需谨慎。
2.运动疗法:
钟摆运动:患者弯腰垂臂,使患侧肩部放松,然后做前后、左右摆动以及画圈运动。前后摆动每次可进行10~15次,左右摆动同样10~15次,画圈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各5~10圈。这种运动可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适用于各年龄段肩周炎患者,能逐渐改善肩部的僵硬状态。例如,对于长期伏案工作导致肩周炎的中青年人群,通过坚持钟摆运动可有效改善肩部活动功能。
爬墙运动: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每次可进行10~20次,逐渐增加高度。该运动有助于增加肩关节的外展和前屈活动度,不同年龄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强度,一般来说,年轻人可适当增加难度,老年人则循序渐进。
肩部环绕运动:患者自然站立或坐姿,缓慢地做肩部的顺时针和逆时针环绕运动,每次环绕10~15圈。此运动能全方位活动肩关节,改善关节的灵活性,对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导致的肩周炎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如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肩部劳损引发肩周炎的人群,坚持肩部环绕运动可促进恢复。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和炎症,常见的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儿童使用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等,孕妇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特殊人群在使用前需咨询医生意见。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肩周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外伤等因素有关。在治疗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轻柔的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避免使用成人的药物治疗,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药物可能会对儿童的身体发育产生潜在影响。
2.老年人:老年人肩周炎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进行运动疗法时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骨折等意外发生。物理治疗时温度和时间的把控要更加严格,防止烫伤皮肤,同时药物使用需更加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
3.女性:女性肩周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若有长期穿紧身衣、姿势不良等情况,在治疗时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法外,还需注意纠正不良的生活姿势,如避免长时间含胸等,同时在选择运动疗法时可根据自身身体柔韧性等特点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肩周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影响炎症的恢复。在药物使用方面,要避免使用可能与基础病史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的药物,需在医生综合评估下选择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