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能根治吗
慢性牙周炎目前难以完全根治,但经规范有效治疗可控制病情,治疗方法有基础治疗(含口腔清洁指导、龈上龈下洁治)和手术治疗(翻瓣术、植骨术),影响根治效果的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口腔卫生、全身健康状况及病情严重程度,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法及原理
1.基础治疗
口腔清洁指导:包括指导患者正确刷牙,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缝。科学研究表明,正确的口腔清洁能有效去除牙面上的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菌斑是引发牙周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通过去除菌斑可减轻牙龈炎症。一般成年人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配合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能显著降低菌斑堆积。
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龈上洁治是用超声洁牙机等去除牙龈上的牙结石、菌斑;龈下刮治是深入到牙龈下方去除牙根面上的牙结石、菌斑及炎性肉芽组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能有效清除牙周袋内的局部刺激因素,使牙周袋变浅,炎症逐渐消退。例如,经过规范的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后,约80%-90%的轻、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症可得到控制。
2.手术治疗
翻瓣术:对于牙周袋较深、病变范围较大且基础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翻瓣术。通过翻开牙龈组织瓣,直接暴露牙根面,彻底清除根面的菌斑、牙结石,修整牙槽骨形态,然后将牙龈瓣复位缝合。翻瓣术能更彻底地清除病变组织,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修复。多项临床研究显示,翻瓣术治疗后,患者的牙周附着水平有所提高,牙龈炎症明显减轻。
植骨术:当牙槽骨吸收严重时,可采用植骨术。将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骨材料植入牙槽骨缺损处,促进牙槽骨的再生。研究表明,植骨术结合牙周基础治疗等综合措施,能有效促进牙槽骨的修复和再生,改善牙周支持组织的状况。
二、影响根治效果的因素
1.患者自身因素
口腔卫生维护情况:如果患者在治疗后不能坚持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菌斑、牙结石会迅速堆积,导致牙周炎复发。例如,一些患者在经过基础治疗后,认为疾病已治愈,不再认真刷牙和使用牙线,几个月内就可能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等牙周炎复发的症状。
全身健康状况:患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牙周组织的愈合和修复,增加牙周炎复发的风险。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时,白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机体对牙周致病菌的抵抗力下降,使得牙周炎症难以控制。据统计,糖尿病患者患慢性牙周炎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且病情更难控制。
2.病情严重程度
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严重,牙周组织破坏范围广,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根治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因为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支持组织已严重受损,即使经过治疗,牙周组织的功能和形态也很难完全恢复到健康状态,且复发的风险较高。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慢性牙周炎相对较少,但如果发生,需特别注意口腔清洁的指导要简单易懂且家长要协助完成。儿童可能难以坚持长时间正确刷牙,家长应帮助监督并辅助清洁,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因为高糖饮食易导致菌斑堆积,增加牙周炎发生风险。
2.孕妇:孕妇患慢性牙周炎时,治疗需谨慎。基础治疗一般可在妊娠期4-6个月相对安全的时期进行,避免在妊娠早期和晚期进行复杂手术。因为妊娠早期手术可能引起流产,晚期手术可能引起早产。孕妇患牙周炎时,牙周致病菌产生的毒素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胎儿,所以孕妇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维护,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必要的牙周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患慢性牙周炎时,常伴有其他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全身情况,基础治疗和手术治疗都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老年人的口腔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治疗后要加强口腔卫生指导,定期复查,密切观察牙周组织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