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牙龈萎缩怎么办
牙龈萎缩与口腔卫生不良、刷牙方式不当、年龄、全身性疾病、正畸治疗等因素相关,可通过改善口腔卫生、调整饮食习惯、定期口腔检查进行非药物干预,由牙周炎、正畸导致的牙龈萎缩需分别采取系统牙周治疗、调整正畸方案等应对措施,儿童和老年人有各自需注意的特殊情况,要先明确原因再采取相应措施。
一、了解牙龈萎缩的原因
牙龈萎缩通常与多种因素相关。首先是口腔卫生不良,菌斑、牙石长期堆积,会刺激牙龈,引发炎症,进而导致牙龈萎缩,研究表明约70%以上的牙龈萎缩患者存在口腔卫生差的情况;其次是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如用力过猛、使用硬毛牙刷等,会过度磨损牙龈缘,导致牙龈萎缩;还有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牙龈会出现生理性退缩;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能影响牙龈的健康,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另外,正畸治疗过程中,如果施力不当等也可能导致牙龈萎缩。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改善口腔卫生
选择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这样能有效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减少对牙龈的刺激。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因为儿童口腔卫生不佳是导致牙龈问题的常见原因之一,且儿童的牙龈相对娇嫩,更需要正确的护理方式。
使用牙线或冲牙器辅助清洁,牙线可以清理牙齿邻面的菌斑,冲牙器则能进一步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等,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或冲牙器。
2.调整饮食习惯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如橙子、猕猴桃、西兰花等,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牙龈的健康,增强牙龈的抵抗力,研究发现维生素C缺乏的人群牙龈更容易出现问题。对于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要确保维生素C的摄入可以通过合理烹饪方式,如快炒西兰花等,保留更多的维生素C。
减少甜食和粘性食物的摄入,因为甜食和粘性食物容易在口腔内残留,被细菌分解产酸,腐蚀牙齿并刺激牙龈,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
3.定期口腔检查
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洗牙,洗牙可以有效清除牙石,预防牙龈炎症的发生。对于有牙周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更要缩短口腔检查的间隔时间,比如每3-6个月检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牙龈问题并及时处理。
三、针对不同情况的应对
1.由牙周炎引起的牙龈萎缩
如果已经确诊为牙周炎导致的牙龈萎缩,除了上述的口腔卫生改善等措施外,可能需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如龈下刮治等,以清除牙周袋内的牙石和菌斑,控制牙周炎症。对于患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牙周组织的愈合,加重牙龈萎缩的进程,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进行牙周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正畸导致的牙龈萎缩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出现牙龈萎缩,要及时与正畸医生沟通,调整正畸治疗方案,避免过度的牙齿移动对牙龈造成进一步损伤。对于青少年正畸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正畸过程中的口腔状况,督促孩子做好口腔清洁,因为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龈相对敏感,正畸过程中更易出现牙龈问题。
四、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
1.儿童
儿童牙龈萎缩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出现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的指导要更温和且耐心。儿童牙龈娇嫩,刷牙时要选择儿童专用的软毛牙刷和无氟或低氟牙膏,避免牙膏吞咽过多。同时,要控制儿童的糖分摄入,因为儿童喜欢吃甜食,而过多糖分摄入易引发牙龈问题。
2.老年人
老年人牙龈萎缩可能与生理性因素和一些慢性疾病相关。老年人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的维护,由于可能存在牙齿缺失等情况,要及时修复缺失牙,避免邻牙移位导致牙龈萎缩加重。同时,老年人如果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在进行口腔治疗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总之,对于感觉牙龈萎缩的情况,要先明确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必要时进行专业的口腔治疗,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