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瘤的症状表现多样,外观上草莓状血管瘤初为小红点,后成鲜红、不规则、高出皮肤的斑块,部分可消退;葡萄酒色斑是平坦、边界清的淡红色斑片,不消退且随年龄加深增厚。发生部位以头面部常见,内脏累及少见。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不同,婴幼儿期草莓状血管瘤迅速增大易破溃,葡萄酒色斑颜色渐深;儿童期草莓状血管瘤部分消退,葡萄酒色斑持续加重。特殊人群中,早产儿血管瘤更易破溃且生长消退受影响,有基础病史儿童需综合考虑血管瘤对整体健康的影响。
一、毛细血管瘤的症状表现
(一)外观表现
1.颜色与形态
草莓状血管瘤:多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的斑块或丘疹,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通常高出皮肤表面,像草莓一样。一般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随着婴儿生长而增大,生长速度可能在出生后610个月较快,之后逐渐停止生长并可能消退。例如,有研究统计,约50%60%的草莓状血管瘤在57岁时可自行消退,但也有部分可能遗留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问题。
葡萄酒色斑:是一种平坦的、边界清楚的淡红色或暗红色斑片,不高出皮肤表面,颜色可随年龄增长逐渐加深,变为紫红色或棕色,并且可能会增厚、出现结节。它通常不会自行消退,会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
(二)发生部位及相关表现
1.皮肤部位
最常见于头面部,约占所有毛细血管瘤的60%70%。在面部的毛细血管瘤可能会影响外观,若发生在眼睑等部位,可能会遮挡视线,影响视觉发育,需要引起重视。比如,发生在眼睑的葡萄酒色斑,如果不及时关注,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弱视等问题。
也可发生在躯干或四肢等部位,发生在四肢的毛细血管瘤,一般对肢体功能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面积较大,可能会影响肢体的外观和局部血液循环等情况。
2.内部器官相关表现(少见情况)
极少数情况下,毛细血管瘤可能累及内脏器官,如肝脏、胃肠道等。当累及肝脏时,可能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腹部不适、肝大等表现;累及胃肠道时,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腹痛等症状,但这种情况相对罕见。
二、不同年龄阶段毛细血管瘤的症状特点
(一)婴幼儿期
1.草莓状血管瘤: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早期表现为小红点,迅速增大,颜色鲜红,质地柔软,突出皮肤表面。这个阶段由于婴儿皮肤娇嫩,血管瘤可能会因为摩擦等原因容易破溃出血,一旦破溃出血,可能会引起感染等问题,需要特别注意护理。
2.葡萄酒色斑:出生时即可存在,颜色较淡,可能被家长忽视,随着婴儿生长,颜色逐渐加深、面积可能略有增大,但相对草莓状血管瘤增长速度可能较慢。
(二)儿童期
1.草莓状血管瘤:部分开始进入消退期,表现为颜色变暗、表面出现皱纹、质地变软,逐渐缩小。但也有部分草莓状血管瘤可能消退不完全,遗留皮肤的外观改变。
2.葡萄酒色斑:颜色进一步加深,可能出现增厚、结节等改变,一般不会自行消退,持续存在并可能逐渐加重。
三、特殊人群(如早产儿、有基础病史儿童等)的毛细血管瘤症状特点
(一)早产儿
1.早产儿出现毛细血管瘤的情况相对足月儿可能有一些不同。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皮肤更加脆弱,血管瘤的发生可能更易出现破溃等情况。而且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速度与足月儿不同,血管瘤的生长速度和消退情况可能也会受到影响。例如,早产儿的草莓状血管瘤可能在出生后增长速度可能相对较慢,但由于其自身免疫等功能相对较弱,一旦发生破溃,感染的风险可能更高。
(二)有基础病史儿童
1.如果儿童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病史,当合并毛细血管瘤时,需要综合考虑病情。因为血管瘤的生长可能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等情况,而基础病史本身也可能影响身体的整体状况。例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若头面部有较大的毛细血管瘤,可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因为血管瘤的血液供应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平衡。这时候需要更密切地监测血管瘤的变化以及儿童的整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