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要点
为促进患者康复,需从体位护理、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康复锻炼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体位护理包括术后早期保持正确体位及定时翻身;伤口护理要观察切口情况并预防感染;疼痛管理需评估疼痛程度并采用非药物方法缓解;康复锻炼分早期等长收缩练习和中后期逐步增加活动度及负重练习;并发症预防涵盖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应预防措施。
1.术后早期体位:股骨颈骨折术后需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可在两腿之间放置梯形枕,防止患肢内收、外旋,避免骨折移位。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维持正确体位更为重要,可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同时确保体位舒适,减少不适感。儿童患者在术后也需严格保持正确体位,家长要协助医护人员确保体位的准确性,避免因体位不当影响骨折愈合。
2.体位变换: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应保持患肢与躯干在同一轴线,避免扭曲。翻身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尤其是受压部位,对于长期卧床患者,皮肤护理至关重要,防止压疮发生。儿童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对骨折部位造成额外的压力。
伤口护理
1.观察伤口情况: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若发现敷料渗血、渗液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敷料。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修复能力较弱,更要加强伤口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儿童患者的伤口相对较小,但也需关注其愈合情况,避免感染。
2.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减少人员探视,降低感染风险。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病房的消毒和个人卫生,预防伤口感染。
疼痛管理
1.评估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疼痛评估方法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通过面部表情等方式评估疼痛。老年患者可能因记忆力、表达能力等问题,需更细致地观察其疼痛表现。
2.非药物镇痛方法:可采用心理疏导、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缓解疼痛。例如,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与患者聊天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的安抚和陪伴也有助于减轻疼痛。老年患者在进行心理疏导时,要考虑其认知和情感状态,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安慰。
康复锻炼
1.早期康复锻炼:术后早期可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即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例如,让患者收缩腿部肌肉,每次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老年患者由于肌肉力量较弱,等长收缩练习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儿童患者的康复锻炼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
2.中后期康复锻炼: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负重练习。一般在骨折愈合较好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拄拐下地行走等锻炼。老年患者在进行中后期康复锻炼时,要注意平衡和协调,防止跌倒,可在家人陪伴下进行锻炼。儿童患者的康复锻炼要注重趣味性,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同时要确保锻炼的安全性。
并发症预防
1.深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足背伸屈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可使用弹力袜等辅助预防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血液黏稠度较高,更要重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除了运动和使用弹力袜外,还可适当多饮水。儿童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需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
2.肺部感染: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定期翻身拍背。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呼吸功能下降,更要加强肺部护理,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运动,促进痰液排出。儿童患者要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家长可协助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3.泌尿系统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都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口渴感减退等情况,要提醒其主动饮水。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