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到底严重吗
牙齿保健可通过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牙缝刷、定期洗牙、饮食控制、定期口腔检查、纠正不良习惯、使用含氟牙膏、增强牙齿抵抗力等方法进行,以保持口腔健康,预防口腔疾病,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保健措施。
1.正确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毫米,每次只刷2-3颗牙齿,然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齿,重复以上动作。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正确刷牙,可选择儿童专用的软毛牙刷和适合儿童的牙膏,一般3岁左右开始学习刷牙,逐渐培养良好的刷牙习惯。青少年则要自主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注意口腔卫生。
2.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或牙缝刷,清除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牙线使用时,将牙线弯成弓形,放入牙缝间,紧贴牙面,上下拉动,清除牙缝内的污垢;牙缝刷适用于牙缝较大或有正畸矫治器的人群,可直接深入牙缝清洁。对于老年人,牙齿可能存在缝隙增大等情况,使用牙线或牙缝刷能更好地清洁邻面;对于佩戴假牙的人群,更要注意清洁假牙与真牙之间的缝隙,可使用专门的假牙清洁工具。
3.定期洗牙: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洗牙,由专业牙医清除牙齿表面的牙石、菌斑和色素。洗牙可以预防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对于有吸烟习惯、喜欢喝咖啡、茶等容易染色饮品的人群,更要定期洗牙,保持牙齿洁白和口腔健康。孕妇由于体内激素变化,更容易出现牙龈问题,也应定期洗牙,但要选择正规的口腔诊所,并告知医生怀孕情况。
4.饮食控制:减少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因为糖分是导致龋齿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纤维食物可以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如芹菜等,咀嚼时能摩擦牙齿表面,帮助清除菌斑。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容易导致口腔感染,更要严格控制饮食中的糖分摄入,保持口腔卫生;对于儿童,要控制糖果、碳酸饮料等的食用量,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5.定期口腔检查: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进行治疗。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龋齿、牙周炎、口腔黏膜病等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口腔问题相对较多,更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青少年处于牙齿发育阶段,也需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牙齿排列不齐等问题并进行干预。
6.纠正不良习惯:如纠正用口呼吸、单侧咀嚼、咬唇、咬舌等不良习惯。用口呼吸会导致口腔干燥,增加龋齿和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单侧咀嚼会导致面部不对称,还会使一侧牙齿得不到充分锻炼;咬唇、咬舌等习惯可能会影响牙齿的正常排列和口腔黏膜的健康。对于有这些不良习惯的人群,要努力纠正,可以通过自我提醒、佩戴矫正器等方式进行纠正,尤其是儿童,家长要注意观察并及时帮助纠正不良习惯。
7.使用含氟牙膏:含氟牙膏可以帮助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因为氟化物能与牙齿中的羟基磷灰石结合,形成更坚固的氟磷灰石,提高牙齿对酸的抵抗力。选择含氟量适宜的牙膏,一般儿童使用含氟量较低的牙膏,防止吞咽过多氟化物导致氟斑牙。成年人也应选择含氟牙膏,但要正确使用,每次用量约绿豆大小。孕妇使用含氟牙膏一般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但也要注意正确使用方法。
8.增强牙齿抵抗力:通过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尤其是摄入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有助于牙齿健康的营养物质。钙是牙齿的主要组成成分,磷也对牙齿的结构有重要作用,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例如,牛奶、豆制品富含钙,鱼类富含磷和维生素D,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等。老年人由于钙吸收能力下降,更要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以通过饮食或钙剂补充;青少年处于牙齿发育高峰期,保证营养均衡对牙齿健康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