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会不会好不了
牙周炎可治疗控制但可能复发,基础治疗包括口腔清洁指导、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约60%-70%轻度患者经基础治疗炎症可改善,80%左右患者经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后牙周袋变浅炎症消退;手术治疗如牙周翻瓣术等,术后约70%患者牙周组织可愈合。影响预后的因素有患者自身年龄、生活方式(吸烟、饮食)、病史(全身性疾病);复发率约30%-50%,预防需定期复查、长期维持口腔卫生、控制全身疾病。
一、治疗方法及效果
1.基础治疗
口腔清洁指导:通过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和使用牙线、牙缝刷等工具清除牙菌斑和牙石。研究表明,规范的口腔清洁能显著减少菌斑堆积,对于轻度牙周炎患者,单纯基础治疗可使病情得到一定控制,约60%-70%的患者牙周炎症可得到改善。例如,每天早晚认真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配合使用牙线清理牙缝等,能有效降低牙龈炎症程度。
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龈上洁治是去除牙龈上的牙石、菌斑等,龈下刮治则是深入牙周袋内清除牙龈下的牙石和菌斑。多项临床研究显示,经过规范的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后,约80%左右的患者牙周袋会变浅,炎症逐渐消退。一般来说,初次就诊的牙周炎患者大多需要进行这两项操作。
2.手术治疗
牙周翻瓣术:对于牙周炎较严重、牙周袋较深且基础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牙周翻瓣术。该手术能更彻底地清除根面的菌斑、牙石,修整牙槽骨形态等。术后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口腔护理和复查,一般术后1-2个月牙周组织可逐渐愈合,约70%接受牙周翻瓣术的患者能获得较好的牙周组织修复,炎症得到控制。
植骨术等:在某些复杂牙周炎病例中,可能会用到植骨术等,通过移植骨组织来促进牙槽骨的再生,帮助恢复牙周支持组织。这类手术的成功率与患者自身情况、手术操作等相关,一般在合适病例中,能为牙周组织的修复提供有利条件,有助于牙周炎的控制。
二、影响预后的因素
1.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年轻人相对老年人可能恢复能力稍强,但老年人如果能良好控制全身健康状况(如控制糖尿病等),也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例如,年轻患者在基础治疗后牙龈炎症消退可能更快,但老年人如果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牙周炎的预后,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阻碍牙周组织的愈合。
生活方式:吸烟是影响牙周炎预后的重要因素。吸烟者患重度牙周炎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且治疗效果更差。研究发现,吸烟者牙周炎复发率比非吸烟者高约3-4倍,因为吸烟会影响牙龈血液循环,抑制白细胞的功能,不利于牙周组织的修复。另外,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如高糖、高脂饮食,也会增加菌斑附着,影响牙周炎的治疗效果。
病史:如果患者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会显著影响牙周炎的预后。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机体抵抗力下降,使得牙周组织容易反复感染,难以控制炎症。所以有全身病史的患者在治疗牙周炎时,需要同时控制全身疾病,才能更好地治疗牙周炎。
三、复发及预防
1.复发情况
牙周炎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如果患者在治疗后没有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菌斑、牙石再次堆积,就很容易导致牙周炎复发。据统计,约有30%-50%的患者在牙周炎治疗后1-2年内会出现复发情况。
2.预防措施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一般每3-6个月)到口腔科进行复查,医生会检查牙周情况,如发现有菌斑、牙石堆积等情况,可及时进行清理,防止病情复发。
长期维持口腔卫生:患者要长期坚持正确的刷牙、使用牙线等口腔清洁方法,保持口腔清洁环境,减少菌斑、牙石的形成。例如,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正确刷牙,饭后使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等。
控制全身疾病:对于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使其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稳定病情,以减少全身疾病对牙周炎预后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