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

来源:民福康

胃肠道间质瘤是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最常见的胃肠道肉瘤,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位,多见于50-70岁中老年人,长期不健康生活方式、既往胃肠道慢性疾病史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肿瘤小时无症状,增大可致腹痛、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等不同部位表现异,诊断靠影像学及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不能手术或复发转移者用靶向药物治疗,了解相关内容对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及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一、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义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是最常见的胃肠道肉瘤。它可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以胃和小肠最为常见。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可能与机体衰老过程中细胞的异常增殖调控机制逐渐出现紊乱等因素相关。

性别方面: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情况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没有绝对的性别倾向性导致显著不同的高发情况,不过在一些研究统计中可能会呈现出一定的分布特点,但并非是由明确的性别特异性致病因素主导。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例如长期高脂、高盐饮食,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微环境,导致细胞的代谢和增殖出现异常;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会损伤胃肠道黏膜等组织,干扰正常的细胞调控,增加基因突变等风险,从而可能增加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几率。

病史方面:某些既往有胃肠道慢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如果病情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胃肠道黏膜长期处于损伤-修复的反复过程中,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能会出现异常,进而增加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风险。另外,有家族性遗传易感性相关病史的人群,由于携带相关的致病基因,发病风险也会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三、临床表现相关要点

症状表现:肿瘤较小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能会出现腹痛、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例如,肿瘤位于胃部时,可能会引起上腹部隐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类似胃炎、胃溃疡的症状;如果肿瘤发生溃疡出血,可能会出现黑便、呕血等消化道出血表现;肿瘤位于小肠时,可能会导致腹痛、肠梗阻等相关表现。

不同部位表现差异:发生在不同胃肠道部位的间质瘤,临床表现会有一定差异。发生在胃的间质瘤,上述提到的上腹部不适等症状较为常见;发生在小肠的间质瘤,除了腹痛、肠梗阻外,还可能因为小肠的吸收功能等特点,出现贫血等表现相对更明显的情况;发生在结肠等部位的间质瘤,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四、诊断相关内容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有胃镜、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肠道内肿瘤的形态、部位等情况;腹部超声、CT、MRI等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例如,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灶大小、数目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对于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病理检查: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或者内镜下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同时可以通过免疫组化等方法来明确肿瘤的来源等情况,从而准确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五、治疗相关概况

手术治疗:是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能够完整切除的肿瘤,尽量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手术方式会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等情况来选择,例如胃间质瘤可能会采取胃部分切除术,小肠间质瘤可能需要行肠段切除术等。

药物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靶向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式,常用的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等,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相关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但药物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等情况。

总之,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疾病,了解其相关的定义、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疾病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主要是指来源于卡哈尔氏间质细胞的一种软组织肉瘤,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相差不大。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胃肠道间质瘤是癌症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不是癌症,其是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在临床上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 临床上认为上皮组织或黏膜细胞来源的叫癌,如肺癌、肝癌、乳腺癌等。平滑肌组织、淋巴组织、神经组织的称为恶性肉瘤,胃肠道间质瘤是来源于平滑肌组织或神经组织的消化道肿瘤。胃肠道间质瘤在生物学行为上分为良性和恶性,如果胃肠道间质瘤直
格列卫对什么癌有效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格列卫一般指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对慢性髓性白血病、胃肠道间质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有效。 1.慢性髓性白血病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能够特异性地阻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2.胃肠道间质瘤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对不能切除或发生转移的胃肠道间质肿瘤具有抑制作用,能够预防复
如何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医学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 医学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等,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胃肠道间质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以及是否有转移等情况。而病理学检查则是通过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以确定是否为胃肠道间质瘤,并进一步了解其恶性程度。 如有相关症状或疑虑,建议及时
胃肠间质瘤是怎么形成的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间质瘤指胃肠道间质瘤,其病因还没有确切的结论,一般情况下和酪氨酸激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等基因突变有关。 胃肠间质瘤是起源于卡哈尔氏间质细胞的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胃肠间质瘤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患者受到遗传、环境等不良因素影响使酪氨酸激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等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时
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方法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间质瘤即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方法有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胃肠镜下切除术等。 1、开放手术 开放手术比较简单,适用于情况比较复杂的胃肠道间质瘤,特别是有压迫症状的患者。 2、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小的患者。 3、胃肠镜下切除
胃肠间质瘤日常应注意什么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日常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复诊、适当运动等。 1.改善生活方式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生活作息,有利于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病情的恢复。 2.定期复诊 患者术后应该遵医嘱定期去医院进行CT或磁共振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疾病的复发和肿瘤细胞的转移情况。 3.适当运动 患者
胃肠道间质瘤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可以通过一般治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治疗。 1、一般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会影响消化功能,患者应避免胡吃海喝,并通过少食多餐的方式减轻消化负担。 2、手术治疗 患者在确诊疾病后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其中部分早期患者可能会达到根治目的。 2、靶向治疗 患者可以使用吉非替尼、舒尼替
为什么会得胃肠间质瘤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间质瘤指的是胃肠道间质瘤,其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可能是环境、遗传等因素导致相关基因突变所致。 1、环境 患者长时间接触化学物质或受到放射线照射,可能会导致酪氨酸激酶基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基因等基因片段突变,可能会发生胃肠道间质瘤。 2、遗传 若父母存在NF1基因、CNC1基因等异
胃肠间质瘤是什么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间质瘤一般是指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间质瘤主要是指来源于患者卡哈尔氏间质细胞的一种软组织肉瘤。 胃肠道间质瘤好发于55-65岁的人群,男性和女性的患病人数相差不大。患者发生胃肠道间质瘤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上腹部疼痛、吞咽困难、呕血、黑便、腹部包块等不舒服的症状,如果患者不及时治疗胃肠道
胃肠道间质瘤是什么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主要是指来源于卡哈尔氏间质细胞的一种软组织肉瘤。 胃肠道间质瘤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相差不大。患者发生胃肠道间质瘤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餐后饱胀、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呕血、黑便等不舒服的症状,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肿瘤组织可向其身体的其他部位转移,导致其出现肝转
胃肠道间质瘤的鉴别诊断
刘正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鉴别有一定难度。通常情况下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包括CT、核磁共振表现进行鉴别。需要与胃癌、结直肠癌、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相鉴别,和胃癌、肠癌鉴别主要依赖于胃镜和肠镜检查,和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鉴别主要依赖于CT以及其它影像学诊断。胃肠道间质瘤获得病理诊断相对较为困难,不能通过内镜进行病理活检,在临床鉴别过程
胃肠道间质瘤能痊愈吗
刘正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可以被治愈,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胃肠道间质瘤恶性程度,即诊断时机。诊断比较早期患者,经过手术以及其它治疗,完全能够达到根治,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如果发现时属于晚期或是肿瘤已经扩散,治疗相对比较困难,需要借助靶向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才有可能达到根治。根治后患者,也需要进行辅助治疗,即进行分子靶向治疗,能够降低复发率以及转移率
胃肠道间质瘤的靶向药有哪些
刘正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的靶向治疗在间质瘤治疗中有着巨大作用,而且疗效非常显著,靶向药物比较常见的包括伊马替尼和苏尼替尼,伊马替尼是目前一线标准治疗,苏尼替尼主要用于伊马替尼治疗相对耐药或是出现严重转移。靶向药物治疗作用主要在两方面:第一、胃肠道间质瘤肿瘤体积巨大以及侵犯邻近脏器,进行手术切除非常困难。明确病理可以给予新辅助治疗,肿瘤缩小以及降期后再
胃肠道间质瘤是怎么引起的
刘国栋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研究发现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的c-kit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阿法多肽的基因突变为胃肠间质瘤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开发了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特异性分子靶向药物,从而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但是,同时还有一些没有以上两种基因突变的胃肠道间质瘤,在临床上被称之为野生型胃肠间质瘤,对于野生型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机制尚没有完全明确。
胃肠道间质瘤怎么治疗
刘国栋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分子药物靶向治疗。对于胃间质瘤,而且最大直径小于两厘米没有症状的患者,可以根据超声表现判断风险分歧,如果风险分歧比较低,而且没有不良因素可以定期复查超声内镜。对于局限性胃肠道间质瘤原则上可以直接手术切除。对于不能切除胃肠道间质瘤,可以考虑靶向药物治疗,待靶向药物治疗肿瘤缩小之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如何治疗?
刘国栋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可能会发生转移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可靠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一般早期很难诊断。如果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已经不具备切除条件的时候,可以先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待肿瘤缩小之后,具有手术切除条件时,再进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之后,胃肠道间质瘤还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