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怎么按摩
坐骨神经痛按摩的相关内容,包括按摩前要选择温暖、安静、舒适环境并让患者取合适体位;具体手法有放松肌肉的揉法、滚法,穴位按摩的环跳穴、委中穴、承山穴按压,以及牵引拉伸的俯卧位腰椎牵引和仰卧位下肢拉伸;还提及按摩禁忌情况,如腰椎结核等不宜按摩,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按摩需注意事项,且一般建议每周按摩2-3次,每次20-30分钟,不适则就医。
一、按摩前准备
1.环境选择:应选择温暖、安静、舒适的环境,温度以25~28℃为宜,避免患者因寒冷而肌肉紧张影响按摩效果,同时减少外界干扰让患者能放松身心。
2.患者体位:一般可取俯卧位,若患者因疼痛难以俯卧,也可根据情况采用侧卧位等。俯卧位时,头偏向一侧,胸部和髋部下方可适当垫软枕,使脊柱保持自然生理曲度,侧卧位时需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
二、具体按摩手法及操作
1.放松肌肉手法
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部位,在患者腰部、臀部、大腿后侧等坐骨神经走行相关的肌肉部位进行揉按,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揉按3~5分钟。通过揉法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研究表明适当的揉按能使肌肉中的乳酸等代谢产物加速代谢,减轻肌肉酸痛。
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附着于按摩部位,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运动,持续不断地滚动。在腰部及臀部肌肉处进行滚法操作,频率约每分钟120~160次,每次滚法操作5~8分钟,能更好地放松深层肌肉组织。
2.穴位按摩
环跳穴:位于臀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用拇指指腹按压环跳穴,力度以产生酸麻胀感向下肢放射为宜,按压时间每次约1~2分钟,可起到疏通经络、缓解坐骨神经痛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刺激环跳穴对改善坐骨神经相关症状有一定帮助。
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用拇指点按委中穴,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麻感为度,点按时间每次1~2分钟,委中穴是治疗腰背部疼痛及下肢痹症的重要穴位。
承山穴: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用拇指按压承山穴,有酸胀感向足部放散为佳,按压时间每次1~2分钟,对缓解下肢疼痛有一定作用。
3.牵引拉伸手法
俯卧位腰椎牵引:助手可在患者肩部和足部进行对抗牵引,力度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一般牵引时间每次3~5分钟,通过牵引可以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坐骨神经的压迫。
仰卧位下肢拉伸:患者仰卧,术者握住患者一侧下肢踝关节上方,缓慢将下肢伸直抬高,达到患者最大耐受的角度后保持一定时间,然后换另一侧下肢操作,每次每侧下肢拉伸3~5次,每次保持10~15秒,通过拉伸可以放松坐骨神经及其周围组织。
三、按摩注意事项
1.禁忌情况:如果患者有腰椎结核、肿瘤、严重骨质疏松等疾病时,不宜进行按摩,因为按摩可能会加重病情。例如腰椎结核患者,按摩可能导致病变部位扩散等不良后果;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按摩不当易引起骨折。
2.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坐骨神经痛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因素等有关,儿童进行按摩时手法要格外轻柔,避免用力过大,因为儿童骨骼、肌肉等组织发育尚未完善,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且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耐受性。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关节退变等情况,按摩时手法力度更要适中,避免过度刺激。同时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耐受情况,若在按摩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按摩。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坐骨神经痛时,按摩需谨慎。一般不建议进行强力的牵引等手法,可在专业医生评估后,采用轻柔的放松肌肉手法,且要避免按摩腰骶部过于敏感的部位,防止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3.按摩频率:一般建议每周进行2~3次按摩,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为宜,具体频率可根据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耐受程度进行调整。如果按摩后疼痛缓解不明显或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