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牙龈增生怎么办
药物性牙龈增生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致牙龈纤维增生和体积增大,常见相关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抗癫痫药物等,预防需用药前评估和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治疗可停止或更换相关药物、进行口腔局部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定义与常见相关药物
药物性牙龈增生是指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牙龈纤维增生和体积增大。常见可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的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等。
二、药物性牙龈增生的预防措施
用药前评估:在使用可能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的药物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包括口腔卫生状况、既往牙龈病史等。对于有牙龈疾病易患因素的患者,需谨慎选择药物或采取额外的口腔保健措施。例如,对于患有牙周炎等基础牙龈疾病的患者,使用钙通道阻滞剂等可能引发药物性牙龈增生的药物时,更要加强口腔护理。
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无论是否使用易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的药物,都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牙线或牙缝刷等辅助清洁工具。对于服用易致药物性牙龈增生药物的患者,良好的口腔卫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牙龈增生的发生风险。例如,每天早晚正确刷牙可清除牙菌斑,降低牙龈炎症发生的可能性,从而间接预防药物性牙龈增生。
三、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治疗方法
停止或更换相关药物:如果确定牙龈增生是由特定药物引起,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与相关医生沟通,尝试停止使用或更换其他不引起牙龈增生的替代药物。但药物的更换需谨慎,必须在医生的专业评估和指导下进行,因为某些疾病可能对特定药物有依赖性或不能随意更换药物。例如,高血压患者服用硝苯地平控制血压时出现明显药物性牙龈增生,经医生综合评估后,若有其他合适的降压药物可替代且能有效控制血压,可考虑更换药物。
口腔局部治疗
口腔清洁与护理:加强口腔清洁,除了日常的刷牙、使用牙线等,还可使用含漱液辅助清洁。例如,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它具有抗菌作用,能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减轻牙龈炎症,有助于缓解药物性牙龈增生相关的牙龈炎症症状。但含漱液的使用也需按照正确方法和剂量,避免长期滥用导致口腔内正常菌群失调等问题。
牙龈切除术:对于药物性牙龈增生严重,影响咀嚼、美观或口腔功能的患者,在病情稳定且药物调整后,可考虑进行牙龈切除术。通过手术切除增生的牙龈组织,恢复牙龈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但手术前后都需要严格遵循口腔手术的护理要求,如术后要注意口腔清洁,避免感染等。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使用可能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的药物时需格外谨慎。如果儿童因病情需要使用易致牙龈增生的药物,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口腔情况,督促儿童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一旦发现牙龈有异常增生迹象,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儿童因癫痫等疾病使用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时,家长要每天帮助儿童刷牙,监督使用牙线等,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更易发生药物性牙龈增生相关问题。老年患者口腔局部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在治疗药物性牙龈增生时,要充分考虑其身体状况和口腔局部情况。在进行口腔治疗或药物调整时,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耐受情况。例如,老年患者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出现牙龈增生,在考虑手术治疗时,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是否能耐受手术。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使用药物需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如果妊娠期女性出现药物性牙龈增生,首先要尽量通过口腔局部清洁等非药物方法控制牙龈炎症等症状。在考虑药物调整或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对胎儿的影响,与妇产科和口腔科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妊娠期女性因服用某种药物出现牙龈增生,要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或治疗方法,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口腔局部护理措施来缓解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