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性牙髓炎和不可复性牙髓炎有什么区别
可复性牙髓炎与不可复性牙髓炎在病理机制、临床症状表现、临床检查方面存在区别。病理机制上可复性牙髓炎是牙髓早期可逆炎症,受轻度可恢复刺激引发,不可复性牙髓炎是炎症严重难自行恢复,多由可复性牙髓炎发展或受强烈持续刺激所致;临床症状表现上可复性牙髓炎受温度刺激有短暂尖锐疼痛无自发痛,不可复性牙髓炎急性有自发痛夜间加重等,慢性有长期冷热刺激痛等;临床检查上可复性牙髓炎温度测试敏感刺激去除痛消,牙髓活力正常或稍高,不可复性牙髓炎急性温度测试激发痛持续久等,牙髓活力异常等。
一、病理机制方面
可复性牙髓炎:主要是牙髓组织处于早期的炎症状态,多因牙髓受到轻度的、可恢复的刺激,如温度刺激(冷、热刺激)、化学刺激(常见的如窝洞制备时的消毒药物刺激等)时,牙髓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发炎症反应,但此时牙髓的病变是可逆的。例如,当去除刺激因素后,牙髓的炎症可以消退,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从年龄角度看,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青少年由于牙齿矿化程度相对较低等因素,对刺激的敏感性可能更高,相对更易出现可复性牙髓炎;生活方式方面,口腔卫生不良者,牙齿易受到外界刺激,增加可复性牙髓炎的发生风险。
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组织的炎症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病变难以自行恢复,炎症过程持续进展,可能会导致牙髓组织的坏死等不可逆改变。其病因往往是可复性牙髓炎进一步发展,或者是受到更强烈、持续时间更长的刺激,如较深的龋坏、重度的磨损等,使得牙髓的炎症反应超出了可恢复的范围。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不可复性牙髓炎,但中老年人由于牙齿的磨损、龋坏等问题相对更多见,发生不可复性牙髓炎的几率可能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上,长期不注重口腔保健,口腔内细菌滋生严重,容易引发不可复性牙髓炎。
二、临床症状表现方面
可复性牙髓炎:主要症状是受到温度刺激时,立即出现短暂而尖锐的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很快消失。疼痛性质为酸痛,一般没有自发痛。例如,患者吃冷食时会立刻感到牙齿疼痛,但刺激一消失,疼痛就不再持续。在性别差异上,目前没有明显的性别倾向性导致可复性牙髓炎在症状表现上有显著不同;对于有既往牙齿敏感病史的人群,更易在受到相关刺激时出现可复性牙髓炎的症状。
不可复性牙髓炎:包括急性不可复性牙髓炎和慢性不可复性牙髓炎等类型。急性不可复性牙髓炎的典型症状是自发痛,疼痛往往在夜间加重,疼痛性质较为剧烈,呈阵发性发作,温度刺激可使疼痛加剧,且疼痛不能自行定位,患者常感觉疼痛来自患牙周围的区域但难以准确指出患牙。慢性不可复性牙髓炎一般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疼痛程度相对较轻,有轻度的自发性钝痛,或者在受到刺激后疼痛持续较长时间。从年龄因素考虑,儿童患急性不可复性牙髓炎时,可能因为表达不清而容易被忽视,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孩子的口腔不适表现;对于有长期口腔疾病未治疗病史的人群,更易发展为不可复性牙髓炎,且症状可能更典型。
三、临床检查方面
可复性牙髓炎:温度测试时,表现为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牙髓活力测试一般显示牙髓活力正常或稍高,因为此时牙髓只是处于早期的可逆性炎症状态,牙髓的功能还没有严重受损。在检查时,对于儿童患者要更加耐心和轻柔,避免因检查操作给儿童带来过度的恐惧和不适;对于有口腔修复治疗史的患者,要仔细检查修复体周围牙髓的情况,因为修复体相关问题可能引发可复性牙髓炎。
不可复性牙髓炎:急性不可复性牙髓炎温度测试时,表现为激发痛,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刺激去除后疼痛仍持续一段时间。牙髓活力测试可发现牙髓活力异常,可能表现为活力降低等情况。慢性不可复性牙髓炎温度测试时,可有轻度的敏感或迟缓性疼痛。在检查特殊人群如孕妇时,要考虑到孕期的特殊情况,尽量采用对孕妇和胎儿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避免因检查给孕妇带来过度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牙髓可能存在退行性变等情况,在检查时要注意与其他疾病导致的牙齿疼痛相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