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精神障碍包含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与行为等多方面障碍。感知觉障碍有幻听(精神分裂症常见)、幻视及其他少见幻觉;思维障碍包括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散漫、破裂、贫乏)和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情感障碍有情感淡漠和情感不协调;意志与行为障碍包括意志减退和行为障碍(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不同年龄段、性别患者有不同表现及相关易患因素。
一、感知觉障碍
(一)幻觉
1.幻听: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幻觉形式,患者可听到各种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声音,如言语性幻听,内容往往是对患者的评论、命令、赞扬等,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能出现,生活方式不健康或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相对更易出现相关幻觉表现。
2.幻视:较少见但也可能出现,患者会看到不存在的景象,年龄较小患者可能因认知发展等因素在疾病影响下出现幻视时表现更具特殊性,需关注其与正常感知觉的区别。
3.其他幻觉:还可能有幻嗅、幻味、幻触等,但相对少见,不同性别患者出现概率无显著绝对差异,病史较长或病情严重患者更易出现多种幻觉综合表现。
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联想障碍
1.思维散漫: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无序,说话东拉西扯,让人难以理解其主题所在,不同年龄患者表现程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在语言表达连贯性等方面体现出与成人不同的散漫特点,生活方式不良者可能因大脑神经调节受影响更易出现此类思维联想障碍。
2.思维破裂:患者的思维联想断裂,概念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言语支离破碎,语句之间毫无逻辑联系,各年龄段患者均可能出现,病史较长且病情未有效控制患者更易出现明显思维破裂表现。
3.思维贫乏:患者思维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性询问往往无明确应答,年龄较小患者可能在语言表达丰富度上与正常情况对比更明显体现出思维贫乏,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相对风险更高。
(二)思维逻辑障碍
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患者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或行动来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且不经患者解释,他人无法理解,不同性别患者出现概率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不健康导致大脑功能受影响者可能增加出现此类思维逻辑障碍的风险。
2.语词新作:患者自创一些独特的文字、图形、符号等,并赋予特殊意义,多见于青少年患者,可能与该阶段大脑发育及疾病对认知影响有关,病史较长患者病情加重时可能出现语词新作表现更突出情况。
三、情感障碍
(一)情感淡漠
患者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人冷淡,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各年龄段均可出现,年龄较小患者可能在日常与家人、同伴的情感互动中体现出情感淡漠,有精神疾病家族史且病情进展患者更易出现明显情感淡漠。
(二)情感不协调
患者的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所处环境不相协调,如面带微笑诉说令人痛苦的事情等,不同性别患者均可能出现,生活方式紊乱影响情绪调节者可能更易出现情感不协调情况,病史较长患者病情严重时情感不协调表现更显著。
四、意志与行为障碍
(一)意志减退
患者的意志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工作、学习等活动的动力明显下降,不想做事,生活懒散,各年龄段患者均可能出现,青少年患者可能在学业、兴趣爱好等方面体现出意志减退,有精神疾病家族史且病情未控制患者更易出现意志减退。
(二)行为障碍
1.紧张综合征: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紧张性木僵时患者可表现为不语、不动、不吃,对周围刺激无反应;紧张性兴奋时患者可出现突然的冲动行为、暴力行为等,多见于青壮年患者,不同性别患者出现概率无绝对差异,病史较长且病情处于急性发作期患者更易出现紧张综合征表现。
2.怪异行为:患者可出现一些无目的、无意义且让人难以理解的怪异行为,如刻板动作、模仿动作等,各年龄段患者均可能出现,年龄较小患者出现怪异行为时需特别关注其与正常发育阶段行为的区别,生活方式不良导致大脑功能受影响者可能增加出现怪异行为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