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髌骨骨折怎么办
右髌骨骨折需通过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保守与手术,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还需预防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或轻度移位骨折,手术用于明显移位骨折,康复训练各阶段有不同重点,预防并发症需相应措施。
一、右髌骨骨折的诊断
1.临床表现:受伤后右膝部出现疼痛、肿胀,膝关节不能自主伸直,有明显压痛,皮下可能出现瘀斑,若为开放性骨折可见伤口。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骨折后疼痛相对可能不如成人表述清晰,但肿胀等表现仍较明显;老年人群可能合并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后恢复相对较慢。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首选,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如横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对于一些复杂情况,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碎片的移位情况、关节面是否平整等,尤其是对于粉碎性骨折或涉及关节面的骨折,CT三维重建有助于全面评估骨折情况。
二、右髌骨骨折的治疗
1.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髌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如用长腿石膏托或支具将膝关节固定于伸直位,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在此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具有一定的生长潜力,轻度移位的骨折可能通过保守治疗达到较好的愈合,但需密切关注骨折对位对线情况。
康复锻炼:在固定期间,需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同时在拆除固定后逐渐进行膝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再移位。
2.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有明显移位的髌骨骨折,如横形骨折移位超过2-3mm、粉碎性骨折累及关节面超过2mm等情况,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髌骨爪固定、钢丝环扎固定等。对于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允许,手术治疗有助于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年轻患者由于活动量较大,手术治疗能更有效地恢复关节解剖结构,减少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术后处理:术后需要进行伤口的护理,预防感染,同时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一般术后1-2天即可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2-3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开始逐渐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但要遵循医生制定的个性化康复方案。
三、右髌骨骨折的康复
1.早期康复(术后1-6周):
主要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天可进行多次,每次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同时可以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用力,由家长在医生指导下协助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
2.中期康复(术后6-12周):
逐渐增加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被动屈伸训练,然后逐渐过渡到主动屈伸训练。一般可借助CPM(持续被动运动)机进行辅助训练,每天训练时间可逐渐延长至30-60分钟。此阶段要注意避免暴力活动,防止骨折再移位。
3.后期康复(术后12周以后):
加强膝关节的力量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可进行上下楼梯训练、蹲起训练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逐渐增加。同时进行步态训练,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老年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摔倒,可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进行康复训练,以确保安全。
四、右髌骨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
1.并发症:
创伤性关节炎:如果骨折累及关节面,术后关节面不平整,容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尤其是在负重行走时疼痛加剧。
膝关节僵硬:由于长时间固定,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可导致膝关节僵硬,影响膝关节的屈伸功能。
肌肉萎缩:长时间不活动可导致股四头肌等肌肉萎缩,使膝关节的稳定性下降。
2.预防措施:
对于创伤性关节炎的预防:手术中要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术后早期进行规范的康复锻炼,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对于膝关节僵硬的预防:早期进行积极的康复锻炼,包括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训练,避免长时间固定导致软组织粘连。
对于肌肉萎缩的预防: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以及后期的力量训练,保持肌肉的质量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