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化学治疗主要用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可调节神经递质平衡稳定心境,丙戊酸盐通过增强GABA功能改善症状;不同人群治疗需考虑差异,儿童青少年慎选药并监测,老年要选代谢简单不良反应少的药,女性关注激素对药物的影响,男性关注药物对性功能的影响;生活方式对化学治疗重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免饮酒等;有既往特殊病史者选药要考虑病史影响。
一、躁狂抑郁症化学治疗的药物选择
躁狂抑郁症即双相情感障碍,化学治疗主要依靠心境稳定剂等药物。其中碳酸锂是经典的心境稳定剂,多项研究表明,碳酸锂可有效降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对预防复发也有一定作用。例如一些长期随访研究显示,使用碳酸锂治疗的患者,复发风险较未规范用药者明显降低。另外,丙戊酸盐也是常用药物,丙戊酸盐能通过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代谢等多种机制发挥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其对双相抑郁和躁狂均有一定疗效,可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社会功能。
二、药物作用机制相关科学依据
(一)碳酸锂
碳酸锂主要通过影响神经细胞内的离子转运等发挥作用。它可以抑制去极化和钙依赖的NA和DA从神经末梢释放,促进NA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NA的再摄取量,影响5-HT的代谢等。这些作用机制使得它能够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起到稳定心境的作用,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观察都支持其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核心地位。
(二)丙戊酸盐
丙戊酸盐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它可以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突触传递功能,GABA是脑内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通过增强GABA能神经的功能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进而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躁狂或抑郁症状产生改善作用,众多的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数据都证实了其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不同人群的考虑
(一)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患双相情感障碍相对较少,但一旦患病,在化学治疗时需格外谨慎。由于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对其生长发育、内分泌等可能产生影响。目前对于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化学治疗,更多倾向于先尝试非药物干预,如心理治疗等。若必须使用药物,需严格评估药物风险与收益比,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小且经过相对较多儿童青少年临床研究验证的药物,密切监测患儿的生长指标、内分泌指标等。
(二)老年人群
老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化学治疗时,要考虑其机体代谢功能下降等因素。药物代谢缓慢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所以在选择药物时,要选择代谢途径相对简单、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三)女性人群
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期,病情可能会有波动。在化学治疗时,要考虑激素变化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对女性的月经周期产生影响,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的月经情况等,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四)男性人群
男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化学治疗时,也要关注药物对性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性功能变化情况,必要时调整药物治疗。
四、生活方式与化学治疗的关联
在双相情感障碍的化学治疗过程中,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节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情稳定有积极作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神经递质的平衡,例如有氧运动能够促进脑内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分泌,对改善患者的心境有一定帮助。同时,要避免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因为酒精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加重病情波动等。
五、病史对化学治疗的影响
对于有既往特殊病史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如既往有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在选择化学治疗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如果患者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要考虑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心率、血压等,需要谨慎选择药物并密切监测心血管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