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骨膜炎常见引起原因包括运动相关因素(过度运动致肌肉反复牵拉刺激、运动损伤致骨膜受冲击或微小损伤积累)、感染因素(细菌经血液循环或邻近骨骼蔓延感染骨膜,病毒感染偶可累及)、其他因素(全身性疾病影响骨膜代谢、长期用某些药物影响骨膜、年龄致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易发病、生活方式中寒冷潮湿环境及不良姿势影响骨膜)。
一、运动相关因素
1.过度运动
对于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或突然增加运动量的人群,如长跑爱好者突然大幅增加跑步距离,肌肉会反复收缩,对骨膜造成持续的牵拉刺激。例如,在马拉松训练中,过度的奔跑会使小腿部位的骨膜不断受到肌肉牵拉,长期积累可能引发骨膜炎。运动时姿势不正确也会增加骨膜的损伤风险,比如跑步时足部过度内翻或外翻,会导致下肢力线改变,使得骨膜承受异常的应力,进而引发炎症。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生长速度与肌肉发育速度不同步,运动时更容易出现骨膜受力不均衡的情况。比如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频繁跳跃、急停急转过程中,膝关节周围的骨膜容易因过度的应力而引发炎症。
2.运动损伤
直接的外力撞击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因素。例如在足球比赛中,球员被对方球员踢中腿部,或者在篮球比赛中被肘部撞击到,局部骨膜受到外力冲击,会导致骨膜的血管破裂、组织水肿等,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慢性的微小损伤积累也可导致骨膜炎。像长期进行体操、舞蹈等需要反复进行某种特定动作的运动项目,关节周围的骨膜会因反复的摩擦、挤压而逐渐受损,引发炎症。例如芭蕾舞演员长期踮脚练功,足部的骨膜会受到持续的压力,容易出现骨膜炎。
二、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通过血液循环传播至骨膜,引发感染性骨膜炎。例如足部皮肤有破损,细菌通过破损处侵入人体,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腿部骨膜部位,引起细菌感染性骨膜炎。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邻近骨骼的感染直接蔓延至骨膜,如胫骨骨髓炎可蔓延至胫骨骨膜,导致骨膜发生炎症。这种情况下,感染源持续刺激骨膜,引发炎症反应,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2.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累及骨膜引发炎症。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后,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骨膜的炎症反应。病毒感染机体后,会引起免疫反应,导致骨膜组织受到损伤,引发炎症。不过相对细菌感染而言,病毒感染导致骨膜炎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忽视。
三、其他因素
1.全身性疾病影响
一些全身性疾病会影响骨膜的正常代谢,从而引发骨膜炎。例如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关节及周围组织,包括骨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攻击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骨膜也会受到波及,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关节周围疼痛、肿胀等症状,其中就包括骨膜炎相关表现。
痛风患者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周围组织,包括骨膜。尿酸盐结晶会刺激骨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关节部位疼痛、肿胀,尤其是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骨膜炎的症状可能会比较明显。
2.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对骨膜产生不良影响。例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影响骨膜的血液循环和代谢,降低骨膜的抵抗力,容易引发骨膜炎。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为少见,且多在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下发生。
3.年龄因素
儿童和青少年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膜相对较薄且血管丰富,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发骨膜炎。比如儿童在玩耍过程中,活动较为剧烈但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出现运动相关的骨膜损伤。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膜的营养供应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骨膜的修复能力减弱,也更容易发生骨膜炎相关问题,例如老年人在轻微外伤或过度劳累后,可能更容易出现骨膜炎症。
4.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使得骨膜的营养供应不足,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骨膜炎。例如长期在潮湿的地下室工作的人群,腿部骨膜容易受到寒冷潮湿环境的影响,增加骨膜炎的发病风险。
不良的坐姿、站姿等也可能影响骨膜的受力情况。比如长期弯腰驼背的人,脊柱周围的骨膜会承受异常的应力,久而久之可能引发骨膜炎。



